给宫颈癌“涂上颜色”,让它现出原形,不仅手术更精准,也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宫颈癌首席专家刘继红教授团队采用新技术,为200余例宫颈癌患者精准清扫了肿瘤。
常规术式清扫淋巴结
刘继红教授介绍,宫颈癌是目前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中国每年新诊断的宫颈癌约10万例,其中30%的患者年龄低于44岁。
癌细胞如果发生转移,第一站就在淋巴结,因此,传统的宫颈癌根治性手术要把患者的盆腔淋巴结全部切除。这种沿用数十年的手术方式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有较大机会发生下肢水肿等并发症。
事实上,早期宫颈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较低。近年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率先将早期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应用于临床,使大多数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盆腔淋巴结切除。
让肿瘤显色精准切除
前哨淋巴结活检如何“侦查”肿瘤呢?刘继红教授介绍,人体的淋巴系统仿佛是一张复杂渔网,而淋巴结就是这张“渔网”上的一个个结点,前哨淋巴结则是原发肿瘤经淋巴通道转移的第一个站点。但由于个体解剖学差异,无法用肉眼或经验来判断前哨淋巴结的位置。
而新技术将示踪剂注射在原发肿瘤周围,可以使淋巴“渔网”呈现出特殊的颜色,医生可以按图索骥找到肿瘤可能的“迁徙路径”,仅切除显色的前哨淋巴结,就能实现肿瘤的根治性切除。
“这个技术在手术中就可以进行,知道前哨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后,决定后续的治疗措施。这一过程通常只需要半小时左右,其结果的准确性超过目前任何术前检测手段。”刘继红教授说。
新技术保留生育功能
2014年起,刘继红教授团队将这一技术进行规范化,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目前已累计成功实施200余例。
刘继红教授说,曾经有一例患者,手术中靠近盆壁的淋巴结显色了,“如果以往手术,这里一般不会被切除,但因为显色,我们切除了。”检测发现,该位置确实已经发生了癌细胞转移。
“现在我们还重点给没有生育,或者生育过还希望保留子宫的妇女做这类手术。”刘继红教授说,目前女性结婚和生育均延迟,不少年轻的宫颈癌患者诊断时未结婚、生育,或随着生育政策的改变,仍有再生育的愿望。对这类患者应用新技术,可减少手术创伤,从而减少不孕不育的因素,增加保育手术后受孕机会。
从2015年起,20多位宫颈癌患者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指导下的根治性手术,成功保留了生育功能。“所有人都已完成治疗并进入随访期,部分患者已生了孩子,并且没有出现盆腔淋巴结复发的病例。”刘继红教授同时透露,目前,一项应用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的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也正在开展中。
□阳广霞 余广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