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记者 盛倩玉 刘志
■达人档案
姓名:丁雷
地址:广西崇左
种植作物:甘蔗
种植面积:15000亩
关键技术:种植优质甘蔗品种,参考梯田技术,将甘蔗地分级平整后,引入机械化种植,亩产量达6-8吨。建立种植和农机合作社,实现“农机+土地”多层次盈利模式。
人力是制约我国甘蔗产业发展的最大难题,仅甘蔗采收装车环节,目前人力成本已达到160元/吨/人。1000亩蔗地仅除草和打药工作,就需要20名零工连续工作一个月。但广西崇左雷达现代农业合作联社的理事长丁雷,却成功管理1.5万亩糖蔗。
从传统种植模式向机械化转型
2010年,丁雷在崇左市扶绥县投资种植了600亩甘蔗。“600亩要聘请100多个越南工人。”回忆起曾经采用传统人力种植甘蔗的经历,丁雷仍感到后怕。他几次想要放弃种蔗,却又心有不甘,迫于无奈的他,将目光投向了甘蔗生产机械化。
2015年底,丁雷购置了一部分农机,又租用一部分农机,开始发展机械化甘蔗种植。但是,传统人工种植向机械化种植转型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顺利。开始时,丁雷没有注意地形就引进机器,“结果打药机进不来,还得停在地外靠拉管子作业,采收机、撒肥机更没法用。”丁雷苦笑。
随后,丁雷一步步摸索改良。“比如蔗园开行起垄时,行距要控制在1.85米,这是机械工作的标准行距。”丁雷提出了让“甘蔗地适应机械”的观点,“厂家不可能根据每一块地制造一种机器,土地规整好了,一切就都方便了。”平整土地、去除地里大块的岩石、根据标准行距进行种植……只有满足机械要求,甘蔗机械化生产才能推行。
2017年,雷达合作联社面积由3000亩扩大到1.5万亩,地形多样,如何解决坡地机械化成为新难题。参考了梯田种植技术后,丁雷对蔗地采用类似的分级处理,“30度以上的坡,要一段一段分级,像梯田那样,这样收获机也能进行收割。”
每亩节约成本500元以上
丁雷会根据糖厂推荐选择良种,目前种植的品种以桂糖42、桂糖46和柳城05136为主。水肥管理方面,雷达合作联社创新引进并使用了进口水肥一体化设备,每亩节省的肥料及人工费用在100元以上。
“在除草和打药环节,1名工人5天可完成原本20名零工一个月的工作量”,“只需要2个人,就可以管理2000亩蔗地”,作为极具代表性的“双高基地”,雷达现代农业合作联社种植的甘蔗亩产量可达6-8吨。同时,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新植、中耕、采收等环节,每亩节省人力成本在500元以上。
丁雷认为,甘蔗种植相对于其它作物投资风险小,技术难度低,政府帮扶力度大,如果能解决好人力匮乏等问题,将是一个很有前景性的产业。由于生产效率极高,越来越多甘蔗种植合作社想要与丁雷合作,加入雷达合作联社。2015年丁雷管理的甘蔗种植面积在2000亩,2017年联社下辖甘蔗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其中包括7个种植合作社和1个农机合作社。
“机械+土地”多层次盈利
“种植甘蔗获利,只占合作联社收入的一小部分。”丁雷指出,联社目前营收包括了甘蔗种植收入和出租农机收入。
雷达合作联社下辖的种植合作社,统一向联社下辖的农机合作社租用农机并支付租金,租金价格略低于市场价格,而农机合作社的农机出租收入又将分红给各种植合作社。未来,联社下辖的农机合作社还可能进一步拓展业务,向社外种植户出租农机获利。丁雷指出,采用“机械+土地”的多层次盈利模式,大大降低了蔗价波动给种植户带来的风险。
甘蔗高产栽培小技术:
1、萌芽期。为促使发芽快,采用浸种催芽、育苗移栽和适时下种覆盖地膜等措施。
2、分蘖期。分蘖期对氮磷需求大,施用氮磷肥,浅培土,勤中耕。
3、茎伸长期。此时期应重施肥,其中氮的施用量约占整个生长期的50%,磷、钾占70%以上。
4、工艺成熟期。要求冷凉,干燥而晴朗无霜冻的天气。早熟品种糖分积累比晚熟品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