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湫水寒蛟未可罾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05月17日版次:13
|唐诗小札|
  秋气日恻恻,秋空日凌凌。
上无枝上蜩,下无盘中蝇。
岂不感时节,耳目去所憎。
清晓卷书坐,南山见高棱。
其下澄湫水,有蛟寒可罾。
惜哉不得往,岂谓吾无能!
——韩愈:秋怀诗(录一)
  韩愈于元和元年(806年)任国子博士。这是一个专为贵族官僚子弟服务的闲官。这种冷淡生涯,和韩愈的生平抱负距离之远,是可以想见的。这年秋天,他写了《秋怀诗》十一首,表述了自己抑郁不平的心情。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诗分两大段,上六句是一段,下六句有是一段。
  “秋气日恻恻”,秋天气候逐日浓重,人们已经感到萧萧的凉气。“秋空日凌凌”,仰望天空也使人觉得寒冷。这两句是从身边的感受和眼中的景象写出秋天来临。从前刘辰翁说,恻恻和凌凌,也是诗人给自己的评价。这恐怕是猜测得太远了。
  “上无枝上蜩……”四句,从身边的事情生发开来。“蜩”是一种大蝉。秋天一来,聒耳的蝉声听不到了;整天在菜盘饭钵里打转的苍蝇,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于是诗人说:难道我不感觉到时节在变换吗?只是我并不伤感。相反的,还觉得耳目一清,那些讨厌的家伙统统都给秋天撵个一干二净了。在这里,除了写眼前事物外,似乎还有一层用意,就是用蝉和蝇来比喻那些政治上的小人物和小坏蛋。这些人看来无足轻重,但一样对人有害,把它们驱逐开去,才能够耳清目净。
  上面这六句,只是就题目轻轻荡开,所以仅就身边的事情来铺展。下面六句,就再进深一层。
  “清晓卷书坐,南山见高棱。”南山即长安以南的终南山。此时,诗人的注意力已从身边琐事脱出,转向那更远大的地方。清晓时分,秋空格外清爽,窗外的终南山,高高矗立。诗人放下书卷,默默地望着它。
  “其下澄湫水,有蛟寒可罾。”这句仍是比喻的说法。这些害人的家伙——蛟,不是别的什么,而是在朝中弄权的奸臣和在地方跋扈的军阀。
  最后,诗人忽然发觉自己的处境和抱负完全是两回事。一个国子博士的冷官,对政局能够起什么作用呢?所以他最终只好发出“惜哉不得往,岂谓吾无能”的喟叹了。       □刘逸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