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恩平市大槐镇大陂村前的鱼塘边,一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被绿植掩映着。打开进水处的窨井盖,无数蚊蝇一涌而出,黑臭的生活污水刺鼻难闻。但经过污水处理站的层层过滤,汩汩清水正顺着管道从3米外的出水处流入鱼塘。
这是江门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近两年来,江门全面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在广东首创“整县打包、整市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模式,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江门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4月底,江门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2座、污水管网60公里、农村污水处理站553个,在建城镇污水处理厂5座、污水管网工程2个、农村污水处理站51个,总体进展位列全省前列。
目前,江门市计划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同时启动第二轮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为全市8000多条自然村配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中,1462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2.7亿元。
恩平各镇均建有污水处理厂
“水塘变清了,生活环境好了,我们当然开心。”大陂村村民莲姐说,大家都很支持建污水处理站。
作为2016年广东15个整县推进村镇污水处理建设示范县之一,近两年来,恩平一直全力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江门率先实现镇级污水处理厂全覆盖。
“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时候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麻烦。受建设用地性质和风俗观念等影响,一些农村污水处理站建设选址会受到阻碍,部分地方也有畏难情绪,这些都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进行沟通和协调。”恩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针对上述问题,恩平市通过建设首个示范点,为全面铺开农村污水处理点建设树立示范效应,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建设,从而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效率。在2017年底前,恩平市就已实现全市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目前进入试运行及环评验收程序,余下的农村污水处理点也将陆续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只是第一步,后续维护管理是否能够跟上,将决定治水的最终成效。“作为主管部门,接下来我们将按要求办理工程环保验收和工程验收手续,落实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绩效考核,当好‘裁判’,保障农村污水项目真正落到实处,污水稳定达标排放。”恩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PPP模式引社会资本逾15亿
据了解,江门虽地处珠三角地区,但各级政府财政还比较困难,资金紧缺成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瓶颈。根据该市水务局提供的数据,江门目前已启动1462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再加上未来要覆盖的大约8000个自然村,估算投资将超过60亿元。
为此,去年2月,江门市整市推进新一轮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完成社会资本采购工作,并于次月举行了全市污水处理设施PPP建设项目签约仪式。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江门新一轮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按PPP模式30年合作期限(含2年建设期),每年政府付费合计约1.8亿元。其中,1462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每年政府需付费约1.2亿元。
签约一年以来,江门采用PPP模式推进新一轮污水设施建设,不仅争取到省级专项资金3450万元,而且引入社会资本超过15亿元。“这不仅解决了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也减轻了当地政府的财政压力。”该负责人说,以恩平为例,如果不采用PPP模式,以该市的财力,根本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实现镇级污水处理厂的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江门还在全省首创“整县打包、整市推进”的建设模式,将全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打包”成“PPP项目包”,大大提高了项目建设和投资的规模,增强了市场吸引力。该负责人介绍,此前江门镇村级污水处理厂(站)普遍存在建设规模较小、布局比较分散、运行成本较高等问题,这种模式可以明显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也打消了基层干部“建不起、更用不起”的思想顾虑。 □郑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