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漳浦养白虾败退大量养户转养“金刚虾”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05月31日版次:09

  金刚虾抗逆性好、生长快,引发漳浦当地转养潮。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邓汉文

  福建漳浦作为中国养虾重镇,小高位池养殖模式一度引领中国对虾养殖的潮流。2018年5月,记者深入漳浦养虾的核心市场,发现近年南美白对虾养殖已经节节败退,不少虾塘中造虾已经长期空塘,而另一个品种“金刚虾”正逐渐兴起。此消彼长的品种调整,是否能使漳浦养虾业再返昨日荣光呢?
小高位池迅速扩张后陷泥塘
  传统漳浦养虾业(指南美白对虾)以土塘养殖为主,2009年之前漳浦土塘养虾形势一片大好,每年成功率最高70%。2009年前后,东山地区有部分养殖户开始引入小高位池养殖模式,亩产普遍过万斤,2亩的水面可以产出30-40万元的利润,甚至50万元。
  2012-2013年,漳浦高位池迎来发展顶峰,当地不少养河豚、鲍鱼的村民一度加入到养虾大军中来,创造了中国养虾业的财富神话。据行业数据显示,从2010年的1000多口高位池快速增长至2013年的近万口,2014年漳浦高位池养虾水面占比总水面的近80%。漳浦小高位池的迅猛发展和创造的财富神话,引来全国虾业人士的目光聚焦。
  然而,据赤湖镇大北农振民神爽养殖服务中心负责人陈振民透露,在2011-2012年取得短暂高成功率过后,漳浦白对虾养殖自2013年之后开始节节败退。2014-2015年当地对虾病害大规模侵袭,早造虾近乎全军覆灭,晚造虾整体成功率从2012年的70%锐减至30%;2016-2017年冬棚虾赚钱的养殖户只有10%左右,中造虾阶段漳浦90%养殖户已经停止投苗。
  “白对虾养殖遭遇瓶颈,行业自救是必然的。”陈振民提到,随着白对虾越来越难养,漳浦不少养殖户尝试降低密度养殖,但结果依旧是养不出虾来;但也有不少养殖户通过加大密度,希望通过多出虾来挽救损失,投苗密度从30万尾/亩增加至50万尾/亩,但养殖效果仍然强差人意,因此养殖户大多放弃中造虾养殖。
“金刚虾”可否打救漳浦虾业?
  直到2016年,漳浦养虾业出现新的转机,新兴的养殖品种“金刚虾”开始代替中造南美白对虾养殖(金刚虾:斑节对虾分非洲种和亚洲种,亚洲种多指的是本土草虾,这里指的是非洲种),在漳浦佛昙镇、赤湖镇、深土镇等多地逐渐形成转养潮。2016年佛昙镇港头村作为最早开始养殖“金刚虾”的地区,成为漳浦“金刚虾”转养潮的引爆点。
  据佛昙镇大北农岱峰神爽水产养殖服务中心林永芳介绍,港头村位于入海口位置,咸淡水资源丰富,十分适宜“金刚虾”养殖条件。2016年,在港头村首造“金刚虾”养殖成功之后,周边的赤湖镇、东坂镇、前庭镇纷纷跟进,中造虾开始改养“金刚虾”。据悉,2018年港头村养殖户共200多户,其中转养“金刚虾”的养殖户占70%左右,周边养殖区域跟进速度逐渐加快。
  “势头很不错,最怕过两三年重走白对虾的老路。”陈振民提到,从最初佛昙镇港头村开始零散养殖“金刚虾”,到漳浦高位池大规模养殖“金刚虾”,仅仅用了一年时间,这里面难免有养殖户盲目跟风的,未来之路将何去何从,需要合理规划。
  “金刚虾”品种抗逆性强,前期生长较慢,中后期达到30支/斤之后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目前无论是高位池还是土塘养殖“金刚虾”,都能取得不错的成功率,因此养殖户投苗热情逐渐升温。但目前市场上整体“金刚虾”种苗供应明显不足,市场价格高达600-800元/万尾,几乎为南美白对虾苗价格的4倍。
  “其实养殖户之间可以尝试抱团养殖,降低风险和成本。”陈振民提到,尽管“金刚虾”目前抗逆性表现不错,但是养殖成本却居高不下,容易给养殖户造成资金压力。或许可以尝试让经销商牵头,由几个养殖户抱团,将水面、人力、饲料、资金等各种生产资料的成本和风险分摊下来,共同养殖或合理扩大规模,以免盲目扩张。
  ‘金刚虾’养殖合理搭配地区优势品种,既能降低风险又能提高产出。”大北农神爽水产科技集团神雕军团创业事业部赤湖区域经理高合龙提到,例如赤湖镇是传统的白对虾养殖重镇,高位池精养“金刚虾”,土塘养殖“金刚虾”可以搭配白对虾、黄鳍鲷等品种;而在佛昙镇,土塘养“金刚虾”则可以混搭河豚等。“通过养殖模式和品种搭配,有效增加亩产效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