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电白区绿缘公司的北运菜种植基地。推广北运菜是当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 陈薇
记者 魏伯航
“广东的‘北运菜’不仅富了农民,也带动了区域内第三产业的蓬勃兴旺。”在茂名市电白区,一片片绿油油的蔬菜地由黄沙铺就的小道串连起来,连成近800亩的“绿海”,司(下称“绿缘公司”)的蔬菜基地。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广东农业生产向提质增效转变。
去年10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优化农业产业和结构布局。日前,广东省各地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向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迈进。其中不少地区的成功经验具有可复制性,做出了较好的样板。
抓市场调结构
冬种北运菜助农民增收
“我们主要是经营时令蔬菜,包括本地的一些品种,如水东芥菜、菜心、小白菜等。一般是冬季叶菜较多,夏季瓜类较多,保证每个季节都有一定量的货卖出去。”绿缘公司负责人陈俊城谈到,冬季气候不稳定和人工成本偏高是制约冬季蔬菜生产的两大因素,基地利用蔬菜大棚、自动化喷洒等设施种植北运菜,不但可以减少天气变化对蔬菜的影响,还能按市场需求调节种植时间,保证高产稳产。
“茂名市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北运菜种植是蔬菜种植的主要形式之一。”茂名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奕奕在调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时表示,茂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引进高产优质适销对路的蔬菜新品种,深入开展绿色种植、设施种植,有效促进了茂名农业向优质高效多样化发展。
如今,茂名的冬种北运菜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据统计,2017年,全市冬种北运菜面积69.35万亩,规模种植品种达20多个,其中市场需求大、价格高的油豆、玉豆、指天椒、圣女果等新品种面积进一步扩大。2017年全市北运菜总产量约118万吨,销售收入约51亿元。
据了解,湛江、茂名等地建设有多个北运菜基地,每年冬菜上市,来自湖南、湖北等10多个省的大批客商到此设点收购。由于收购涉及代购、包装、运输等一系列服务,直接带动了区域内二三产业发展,饭馆、货运、冷冻、竹器编织、各种小汽车和客货车租赁业、场所租赁等都十分兴旺,出现了“一业兴,百业旺”局面。
发展区域优势
做大做强地方特色
“不养鸡鸭鹅,那就养高价值水产。”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的李海章经营着500多亩鱼塘,作为乐平镇念德村第一个承包鱼塘的农民,他因养猪、鸭、四大家鱼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曾获得三水市农业突出贡献奖,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近年来,国家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规范整治畜牧业。李海章主动清拆棚舍近200亩,开始养殖桂花鱼等优质鱼类,继续做大做强水产养殖。
数据显示,目前当地水产养殖面积超13万亩,近9000农户从事水产养殖。“水产养殖逐步成为三水农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未来将往高值低风险、优质的水产品发展,壮大水产业发展规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三水区农林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佛山水产业在全国已占有重要一席。2017年,佛山市有水产养殖户3.5万户,养殖面积53万亩,水产品总产量65万吨,占全省水产品总产量的7%;水产品总产值124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42%,占全省水产品总产值的10%,占全省淡水养殖总产值的20%。
佛山市农业局农业科科长廖成林在佛山2018年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指出,佛山市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面主张“一增一稳一减”,“‘增’是增加高值特色花卉和休闲农业;‘减’是减畜牧,目前已划分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稳’是稳水产业,在稳定水产面积的基础上,向健康化、生态化养殖转变。”
近年来,广东各地凭借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坚持把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打造出了一系列享誉国内外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有力促地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依靠科技进步
加快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
调整农业结构,科技支撑至关重要。曾因气候独特、水土适宜而大力发展砂糖桔种植的云浮市郁南县,近年沙糖桔树相继出现“黄化”减产现象的情况,调整产业结构迫在眉睫。此前,平台镇上埌村通过调研,将目光放在猕猴桃产业上,做出了较好典范。
郁南县平台镇平台村委上埌村的猕猴桃种植基地负责人介绍称,基地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合作,经过4年的研究和实践,培育出适合在低纬度地区种植的猕猴桃品种。该品种的猕猴桃实施标准化无公害种植,种植一年均可结果,从投入到产出每棵果树的成本仅为100元左右。比起一般的猕猴桃,该品种的优势在于甜度更高,上市时间更早,一级果品每只的销售价格可达7-8元。
今年3月,惠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遴选了水稻、玉米、花生、番薯、马铃薯152个农作物主导产品,以及包括综合技术、水稻技术、玉米技术在内的41项主推技术,以引导农民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作为广东的农业大市和粮食主产区之一,近年来,惠州每年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600多个,每年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下乡活动900多场次,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
“开展农作物优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是大力推进惠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惠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调研员李雄兵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