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量子针灸”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09月20日版次:02
|网议|
  新闻背景:给母亲针灸,就能给孩子治病?最近,一篇题为《试论“量子纠缠”与针灸》的论文在网上备受争议。9月16日,该论文作者所在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发表声明,表示该论文并非最终临床研究报告,对临床医疗尚不具备指导性。声明还强调,坚决反对任何不负责任、不严谨和夸大中医药疗效的言论和观点。(9月17日《北京青年报》)
  澎湃:量子针灸研究目前连随机对照研究都做不到,就更不用说以真实世界研究的标准来要求和检验了,人们对其治病的真实效果进行质疑也是理所当然。科学可以是脑洞大开,但不应该是哗众取宠,没有任何理论依据的,就把父母血缘关系“攀附”成量子纠缠,进而实现隔山打牛的治疗效果,无非是另一种“扎小人诅咒”。
  张田勘:为了验证这一设想,研究者找了15名有“痛证”的患者进行试验,经过针刺治疗后,所有的痛证均有减轻,然而这一研究却受到强烈质疑,原因有二:一是“量子纠缠”是一种纯粹发生于量子系统的现象,并不见于宏观世界,怎么就能攀附于血缘关系上?其二则是,量子针灸治病的结果是否可以重复,15名参与者并不能得出实锤结论。即便是验证这种发现,也需要在较大的样本量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意愿非随机选择治疗措施,开展长期评价,从而进一步评价治疗措施的外部有效性和安全性。科学可以是脑洞大开,但不应该哗众取宠,若没有任何理论依据,就把父母血缘关系攀附成量子纠缠,实现隔山打牛的治疗效果,无异于异想天开。
  王钟的:近代以来,不少中医界人士一直努力让中医纳入现代科学体系。然而,一些中医研究者过度沉浸于为中医科学性正名的焦虑,动辄移花接木、穿凿附会,用不相干的科学理论来解释中医,实则违背了科学精神和科学研究的规律。这样的研究思维和方法,不仅无助于中医在科学上受到更高程度的认可,还会使公众对中医产生误解。
  郑山海:这些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医中药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状态,加上一大批中医药人士努力付出,中医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这是中医做大做强的绝佳机会。但也必须承认,中医发展尚没有设计出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行业管理规范,反而因为顾忌中医强调个性化诊疗,缺乏对行业内部的必要整肃。
  回顾这么多年,大量的江湖郎中或医学骗子都是打着中医的旗号混迹于市面,这对于中医的声望,显然是严重的伤害。一些诸如“量子针灸”之类的想法在中医的专业道路上不受约束、随意生长、缺乏行业内部的自我净化,这才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