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议|
新闻背景:自今年开始,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首次设立了“勤劳奖学金”,100名自立自强、热爱劳动、在勤工助学活动中表现突出但非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库内的学生获得了该奖项,每人奖励500元人民币;事迹特别突出的,授予“勤劳自立标兵”,每人奖励1000元。(10月7日中国新闻网)
侯文学:“勤劳奖学金”的设置,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能够引导学生增强劳动`观念。毋庸讳言,这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从迈进小学校门到高中毕业,“第一要务”是学习,在家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劳动观念非常淡薄,自强自立意识不强。通过激励措施,就会逐步树立起“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劳动美丽、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可以使学生在勤工俭学中磨练意志,获得成就感。“勤劳奖学金”获得者、该校药学院学生胡正表示,“勤工助学不仅锻炼了身体,赚到了生活费,还磨炼了我的耐心和毅力”;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很快适应社会。学生在校园内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不断提高办事能力,积累经验,将来走出校门后参加工作,就会少走弯路。
钱夙伟: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教育功利化依然十分普遍,许多学生也只把大学当成职业的培训所,在这样的背景下,倡导热爱劳动的观念,养成劳动的习惯,尤其需要激励机制。现在已经有不少学校把劳动课作为必修课,必须修够一定的学分才能毕业。而“勤劳奖学金”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
如一位“勤劳奖学金”获得者所说,过去两年一直在该校学生公寓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不管天气多热多冷,我都坚持早起晚睡打扫卫生。”显然,劳动获得的回报带给了学生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虽然“勤劳奖学金”每人奖励500元的金额不多,但对于学生热爱劳动、参与公益,有着明显的激励引导作用,值得推而广之。
李晓亮:“武汉一高校设‘勤劳奖学金’:针对非贫困生,奖百人每人五百”。这次不是着眼惩罚,而是奖励。虽“自强自立、热爱劳动”,都到了需要专门设奖的程度,确实是教育和社会的悲哀——这是小学生守则内容,却直到高校还需要“重奖”倡导。
此事一片点赞。只能说明,“勤俭自立,奋斗不息”,自强而非啃老,不止在大学甚至在社会都是一个稀缺现象。一家高校出手了,其他单位、个人又如何结合实际跟进?就如大刘的未来忧虑,AI技术革命会否带来社会沉沦的陷阱?或并非科幻问题,真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