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记者 方壮玮
通讯员 高三德
在豆蔻年华能“肤若凝脂,面若桃花”,是每个青春少女的心愿。对此,广州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门诊副主任中医师曹湘萍表示,根据不同体质采用“针灸+养生”调理,能帮助我们远离痘痘。
曹湘萍指出,好的皮肤状态首先与良好的循环、消化功能有关,因此要坚持抛弃晚睡的行为,注意饮食均衡、色味相宜,此外必须保持正常大便每天1-2次。
“能够做到这三点,保持无痘或少痘没有问题。”曹湘萍表示,但是有部分人虽然三点都基本做到了,却依然时有“痘”出,这种情况大多数与体质偏颇有关,这时就需要求医,根据自身体质的不同,采用相应的“针灸+养生”的方法进行修正:
首先是阳虚体质,特点是怕冷,小便频,大便溏,易困倦,易抑郁,舌苔胖大淡嫩。此类人群在生活上需要忌食生冷,多食甘温的、甘缓的食物,多晒太阳,注意保暖。针灸可以背部督脉为主,常用脾俞、肾俞、命门、至阳等穴位提振阳气。
其次是湿热体质,特点是面部油腻,体味大,口干口苦,大便燥结或黏滞不爽,小便黄赤、颜色很深。此类人群在生活上应少吃辛辣刺激食品,戒除烟酒,保持二便通畅,忌久居闷热潮湿的环境,适当运动,适当出汗。针灸可以采用刮痧、拔罐等方法来祛除在表之湿热。
还有痰湿体质,特点是精神困倦,体胖,汗多,喜食肥甘厚味,小便浑浊,舌苔白厚腻。此类患者生活上应该控制食量、控制吃饭速度,少吃甜食、饮料,慎食水果,海鲜,饮食清淡,多运动。可长期采用粥、汤等健运脾胃的食疗方式。针灸可以选用脾俞、胃俞、足三里、阴陵泉、水分、神阙、丰隆等穴位,根据具体情况或针或灸。
“以上这三种体质还伴有易上火的共同特点。”曹湘萍表示,对于面部出现很久按之柔软但久久不消的“痘痘”,应该严格消毒后予以挑破放出局部瘀血,防止同一或邻近部位反复长痘,皮下形成“瘘道”之后在表面部形成难治性“瘢痕”。这种“祛瘀生新”“清利湿热”的方法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表皮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