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中央第8督导组向广东省反馈督导情况,标志着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央第一轮督导全面收官。
河北试点,山西、辽宁、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重庆、四川9省市跟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全国掀起凌厉攻势:一大批村霸恶痞被依法严惩、“黑恶势力”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加速形成、一些软弱涣散的基层组织得到整顿治理、和谐法治的社会风气更加清朗。
第一轮10个中央督导组进驻期间,10个省市就打掉涉黑组织96个,查扣涉案资产50余亿元,有1386人投案自首,推动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1791起,党纪政务处分572人,有力震慑了黑恶势力犯罪。
根据部署,2019年,中央将组织开展第二轮、第三轮督导,并力争在上半年实现督导全覆盖。
与6246名党员直接谈话
中央督导组始终把政治督导居于首要位置来抓,抓住“关键少数”。在中央督导组推动下,被督导地方“五级一把手履职督导谈话”全面铺开,10个督导组直接与被督导的市(州)、县(市、区)、乡(镇)、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以及政法机关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等进行个别谈话,层层压实党委政府第一责任、政法机关直接责任和相关部门齐抓共管责任,仅中央督导组直接谈话的党员干部就有6246名。
群众举报线索17万余件
中央督导组进驻被督导省市的当天,就第一时间通过主要媒体、网站公布举报电话和信箱、电子邮箱,设立专门场所和人员处理群众来电来信,并要求严格落实保护措施,做到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反馈。
截至目前,10个督导组共收到群众来信来电举报线索17万余件。对于群众举报线索,中央督导组督促各地认真核查,并直接督办一些重点举报线索,推动各地依法严惩了一批涉黑涉恶犯罪。
在第一轮督导中,中央督导组先后共下沉到107个市421个县682个乡镇865个村,发放调查问卷1万余份。
查处涉黑恶腐败1791起
督导工作启动以来,各组充分发挥督导“利剑”作用,推动10省市共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1791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72人,移送司法机关178人。
在山西,推动当地公开曝光90余名公职人员为黑恶势力头目“小四毛”充当“保护伞”案;在辽宁,推动对凤城市委原书记高某采取留置措施;在山东,推动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共207起、300人。
在重庆,中央督导组对涉及领导干部的重要问题线索直接交市纪委监委查办,推动深挖彻查取得实质突破。重庆市纪检监察机关新立案查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涉黑涉恶问题68件93人,分别增加2.1倍和3.7倍;新立案查处厅级干部1人、处级干部5人;全市查处“保护伞”零立案区县由25个减至7个,下降72%。
重点整治软弱村党组织
中央督导组将关注点放在农村,推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治,推动对新换届村“两委”候选人严格把关,对已换届村“两委”开展回头看,基层党组织建设明显增强。1个月以来,10省市共调整不合格村干部577人。
辽宁省坚持既除恶又清源,集中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环节专项整治,以县为单位进行逐村摸底排查和综合分析,完成了对23902名村、社区书记、主任身份信息全面核查工作,查处涉黑涉恶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33人,调任撤换不胜任、不尽职、不合格的村书记257人,进一步筑牢基层基础、建强战斗堡垒。
福建省强化村级组织换届保障,建立村级换届选举人“五不能”“六不宜”负面清单,组织开展“党建体检”,强化软弱涣散基层组织整顿。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