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教授提问教授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11月27日版次:05

  扫一扫,关注第十四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南方+专题页面。

  第十四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现场气氛热烈,专家从争相抢答到互相提问
  南方农村报记者 刘琪

  11月25日中午12点,已经持续了一天半的第十四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依然有100多人在全神贯注地聆听专家的精彩演讲。此时,论坛最后一个环节——提问互动已持续了1个多小时,当主持人正想宣布结束时,作为专家出席论坛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刘义强按捺不住了,他站了起来,向另外一位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提问,“教授向教授提问”掀起了论坛又一轮高潮。
  原来,在上午的专家主题演讲环节中,杜志雄提出,家庭农场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主体之一,但由于演讲时间有限,他没有展开阐述。但这一观点引起了刘义强的注意,所以他在互动环节向杜志雄请教:“家庭农场当中有多大的比例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更大型的、可以适应整个大市场发展的现代农业载体?”
  “从我们监测的3000多家家庭农场来看,有89%的对象原来就是小农户。”杜志雄认为,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主体主要由企业、合作社和规模化的生产主体(家庭农场)构成。他的研究发现,家庭农场无论是自己的主观行为还是客观需要,都为其周边的小农户发挥着生产服务的功能。“研究表明,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主体是可以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衔接服务的。”
  杜志雄的话音刚落,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也站了起来,对刘义强的提问接着补充回应。在此之前,宋洪远已三次站起来一一回答了与会媒体、高校老师等的连续发问。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杨伟强也两次站起来分别回答了21世纪经济报道与南方都市报记者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提问。
  持续1个多小时的提问互动环节,高潮迭起,气氛热烈。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何秀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党国英等专家也分别回答了南方日报、贵州财经大学教师等与参会嘉宾提出的关于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商资本下乡、造血式扶贫以及农产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热烈的互动氛围,为第十四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画上圆满句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