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 我一直用“兴”字来表达现代农业。“兴”字中间这一横,可以理解成农业或者第一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上面的三点分别是生态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资本化运作。而现代农业要高度组织化、规模化发展,则需要“兴”字下面两点的支撑,即“接二连三”。“接二”指的是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提升农产业的价值链;“连三”即农业多功能性的市场化运用。现代农业应该构成一个完整的“兴”字。
张红宇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原司长 要提升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些年我们讲“公司+农户”,最早的就是温氏模式。温氏股份在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方面,在全国率先创立了一个办法,这个应该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当然除了“公司+农户”以外,其他的新型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要特别注重从传统农民、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农村高校毕业生中就近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提升小农户、带动小农户的有生力量。
党国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城乡区划的问题很重要,人口布局的问题也很重要。从我对发达国家农业研究的文献看,有两个概念特别不一样。第一个是最大城市分布密度概念。这个概念就是讲城市半径,最好不要超过驾车半个小时的车程,超过了对农业不好。第二个是最小城市规模概念。影响人口搬家的因素一是就业,二是学校,三是医院。学校的因素决定了城市最小不要少于八九千人。这两个因素特别重要,我觉得现在我们没有充分考虑到。
邓大才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 企业下乡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融入式的模式,企业与乡村已经融为一体了,而且它就是乡村的一部分。第二种是带动式的模式,企业通过与当地产业联结,带动周边农村农业发展。第三种是替代式的模式,企业下乡后,租赁大量的农村土地,替代原有的生产主体,这种模式是简单的生产模式,是“挤出式”的。最好的方式是融入式的,其次是带动式,最差是替代式。
上一篇:教授提问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