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峙贤
冬季来临,又到了口蹄疫高发的季节,养殖户无形中又增加了不少压力。众所周知,口蹄疫疫苗在猪用疫苗类产品中的保护效果是名列前茅的,把疫苗用对、用好,保护效果是值得信赖的。今天我们就看看从哪些细节入手,才能让口蹄疫免疫事半功倍。
精准选苗:根据毒株选择疫苗
优质疫苗是免疫成功的物质基础,市面上如金宇、中农威特、中牧、天康等都有不错的品质和口碑,而关于毒株的选择就更多了,有单价苗O型、A型,也有O/A二价苗,还有O/A/亚洲1型三价苗,养殖户应该怎样选择呢?
目前我国口蹄疫流行情况依然是O型和A型并存,以O型为主,A型散发,从流行的毒株看,O型口蹄疫疫苗毒株主要有5种,目前国内流行的口蹄疫O型毒株主要为MYA/98株(缅甸/98)。A型口蹄疫仍然以Sea-97株为主。至于多年前流行的亚洲I型,2010年后国内未发生过,这也是其逐渐退出免疫的原因。据金宇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宇生物”)北方大区技术服务经理王凯介绍,2013-2015年间A型毒株较为流行,2015年至今O型毒株逐渐成为流行较广泛的毒株。当下主要流行的血清型和毒株如上表所示。
而O型和A型毒株之间不能有效地产生交叉保护,王凯认为两种毒株都应该进行防控,即使是面对当前散发的A型口蹄疫也不应掉以轻心,疫苗应该选择和当下流行的亚型相匹配。如果只注射单一毒株的疫苗,有可能出现其它毒株感染的风险。因此王凯表示,选择毒株很关键,选择O/A二联苗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这两种毒株免疫原性也具有差异,A型的免疫原性强于O型,而且口蹄疫病毒可以通过免疫逃逸来拮抗、阻断和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还是有可能导致免疫失败的。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核心客户部经理王海春认为,要防好口蹄疫,必须注意三点——精准选苗、精准用苗、精准评估,选好苗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环节。
精准注射:每瓶疫苗都生效
口蹄疫疫苗的免疫计划也应该根据各个猪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场一策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口蹄疫。尽管疫苗的品质在提升,但是养殖户使用的时候仍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中母源抗体干扰是影响免疫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向华研究员表示,母源抗体越高,干扰的作用越大,疫苗抗原含量越高,干扰作用越大。养殖户用了疫苗但是抗体水平很低,大概率是免疫时间和免疫程序设计不合理。猪场应该先抽样检测,根据抗体水平制定免疫计划,防止出现在抗体水平高的时候注射疫苗的错误操作,这样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向华建议根据三个参数来确定首免日龄:母源抗体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半衰期(14-15天)、免疫临界值(2-8倍)。首免日龄=采血日龄+半衰期数×14,三周后进行二免,养殖户可以进行计算确定免疫计划。
说到用苗精准,应尽量选择质量好的注射器,对不同体重的猪使用不同大小的针头。注射时的保定工作也很重要,一般在初免口蹄疫疫苗时,猪的体型已经较大,保定工作需要专人负责,王凯建议疫苗注射工作以四人小组为宜,2个人负责保定,1人注射,1人做好检查和记录工作。
不走弯路:思维误区要避免
在口蹄疫防控的过程中,不少养殖户会走入误区,下面我们针对两个常见的误区进行分析。
误区一:发生应激反应,治疗应激后无需补免。
正确操作:使用地塞米松和肾上腺素等药品治疗后,必须补防。
解析:不少口蹄疫疫苗是油佐剂疫苗,使用前要注意回温,尽管经过回温对猪还是会有比较大的刺激,有些猪会出现应激反应。江西分宜驻场兽医代少华告诉记者,为了降低猪群应激的风险,要在疫苗免疫前2-3天饲喂多维产品。少量猪只仍出现应激时,可以使用地塞米松和肾上腺素等药品治疗,之后需要补防,如果不做补防的话猪得不到疫苗保护,相当于漏免,这也是养殖户明明打了疫苗,但是仍然无法抵御病毒的一个原因。
误区二:小猪体重轻,不用打一头份,少打一点就可以。
正确操作:不论大猪小猪,注射剂量都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不能因仔猪体重轻就打少点。
解析:仔猪也需要注射1头份,目的是使抗原被母源抗体中和后仍然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如果错误地根据体重来免疫,会导致仔猪因为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不平而无法获得均一的抗体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