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人工智能进入养猪业互联网巨头争相布局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12月01日版次:11
  AI,也就是人工智能,它和养殖看似毫无关联,现在却成为了各方科技公司追逐的热点。华为推出了牛联网,阿里、京东、网易正在研发让猪更舒服的养殖系统。据了解,现在全国很多大中型的养猪场都已经过渡到信息化的阶段,人工智能是如何融入和提升养殖业的?
  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徐春晖说道,小时候在乡下,养猪绝对谈不上是什么体面的活。但不知不觉间,养猪竟然成了让互联网大佬们趋之若鹜的朝阳产业。徐春晖表示,大佬们扎堆养猪的背后别有一番深意:
  从猪肉消费看,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据统计,我国猪肉消费占世界消费比例超过50%;从成本上看,国内养一头猪的成本相当于美国养两头猪;从养殖现状看,目前我国养殖规模1万头以上的养殖场数量占比仍不足1%,规模化养殖发展速度较慢;从猪肉价格方面看,由于散养农户布局分散、缺乏市场前瞻性,猪肉价格波动频繁;从食品安全看,今年下半年连续爆发的生猪疫病疫情,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散养环境下猪肉质量和安全无法保证,食品安全问题难以追溯,不利于生猪市场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一向具有前瞻眼光的大佬们纷纷布局养猪圈也就不足为奇了,他们早已盯上这亿万级的市场。
  从此次京东宣布的养猪计划,重点是全靠AI,也就是人工智能。根据官方说法,一旦实现了这种养殖智能化,可以帮助大中型养殖企业降低人工成本30%以上,节省饲料8-10%,缩短出栏时间5-8天,以及每年至少降低行业成本500亿元。
  这些数字的确是颇为抢人眼球。不可否认,京东、阿里、网易三家在养猪方面都采用高科技,但侧重点却各有不同。比如京东最引以为豪的养猪技术是“猪脸识别”。阿里则是使用所谓的ET大脑技术,实现人工智能养猪。网易是从提高生猪的幸福度考虑,不遗余力的使用高科技提高猪的生活质量,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更降低了猪场清理的难度。无论是京东、网易还是阿里,重点都是打造健康养殖模式,即通过数据化将养殖过程公开化、透明化,最终目的是通过智能化养猪解放人力,提高猪场的生产成绩和食品安全。
  人工智能、大数据、猪脸识别……这些高大上的词汇背后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人工智能养猪到底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还是炒作?从现状看,最近一两年来,环保政策严格,原本构成市场主流的小散养殖户快速被淘汰。尽管规模化养殖集团以每年30%的速度增产,猪肉价格基本保持在高位,而人工智能有望解决规模化养殖的很多难题。但有人会问,人工智能的另外一个使命是代替人工,那人工智能会不会让农民下岗?业内人士也给出了答案:生产变得自动化、智能化的确提高了效率,但单靠技术可以完成的工作是有限的。
  互联网大佬纷纷入局的养猪市场,带来的是有品质保障的猪肉,以及养猪成本的降低。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农业也在发生巨大改变。而人们消费品质的提升,也印证着猪肉市场是完全值得技术和资本投入的。
 □央广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