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档案
姓名:马泽胜
地址:湖北孝昌
养殖规模:存栏母猪800头、年出栏肥猪2万头
关键技术:高标准建设环保猪场,种养结合,降低饲料成本的同时消解粪污;此外注意人情关系,为周边老百姓带来收益。
南方农村报记者 唐文豪 李萧佳
养猪是个技术活,不懂养猪技术的外行人能养好猪么?湖北省孝昌县万昊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泽胜的答案是肯定的。
马泽胜告诉记者,他从没喂过猪,对养猪技术也是一窍不通。但是从种桃子到跨界养猪的马泽胜,却从四五十头育肥猪养起,逐渐发展为猪场母猪存栏800头、年出栏肥猪2万头,除了2014年以外,其余年份都有所盈利。
跨界养猪如此顺利,马泽胜到底有什么诀窍呢?
养猪生产选对人
年轻时,马泽胜做过建筑和货运,1999年开始种植桃树,但是效益不好,于是从2001年开始尝试养猪。一方面,猪粪可以做桃树肥料,减少化肥的费用;另一方面,肥猪也可以带来一些收益。
养猪第一年,马泽胜买了四五十头仔猪育肥,效益不错,第二年果断引进母猪。就这样,猪场规模不断扩大,马泽胜的种养结合开始转向以养殖为主,到2007年时已经有两三百头母猪了。
马泽胜不懂养猪,但不代表不重视养猪技术,只是这项工作交由妻子负责。马泽胜的妻子也是外行,但所幸那时养猪还是一件简单的事。一方面当时大环境好。1999年肥猪价格2.8元/斤还能赚钱;另一方面是猪病少。口蹄疫、蓝耳病等疫病都是在2006年以后才出现,所以那时养猪很简单,化药、疫苗都不需要用。
这就给了马泽胜妻子学习摸索的时间。当时她住在猪场,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同时也不断学习。行业小白最终嬗变到独挡一面。现在选出种子场长,她来负责培养。制定好生产管理方案交由场长具体实施执行。
粪污环保处理选对方案
妻子负责猪场的生产管理,马泽胜则负责外围的采购销售,包括饲料、化药疫苗、卖猪等。这些事情看似很简单,但要做好并不容易。
马泽胜从事过建筑行业,很有规划布局的意识。2013年旧猪场因地方政府规划的原因需要搬迁,他从长远考虑决定建设高标准的养猪场。新猪场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建设,到2015年建成投产总投资约3000多万。猪场不仅做了绿化,挖大鱼塘做隔离带,还配套了广阔的粪污消纳田。旱地种空心菜,水田种莲藕、茭白。这样消纳沼液解决了污水处理成本高的问题,低成本做好环保,空心菜给母猪吃降低饲料成本。此外,莲藕、茭白还具有经济价值。
猪场因臭气、污水等问题被投诉的新闻屡见不鲜。马泽胜的猪场位于三镇交界处,人情关系复杂。但他把关系处理得很好,得到了周边各村的村委会的认可。首先是猪场严抓环保,而且或买或租村民的田地,猪场种的空心菜、莲藕等也可随意摘取。另外,猪场喂母猪的空心菜也是雇佣村民收割。这样给老百姓带来收益,花了小钱解决了环保大问题。
在饲料采购上,马泽胜入股了当地一个饲料厂,成本低而且有保障。另外,猪场员工福利待遇比较优厚,所以都做得比较长久。
疾病防控选对方法
猪场疾病防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两次疫情让马泽胜记忆深刻。一次是母猪扩大规模时发生了口蹄疫,损失了三十多万。另一次是2015年下半年猪场搬迁后,猪舍管理不规范,当年七、八月份出现猪丹毒病,重胎母猪一天死十几头。咨询了专业人士才知道是蓝耳病引发的。这令马泽胜下定决心开始严格防控蓝耳病。2016年初,马泽胜将以往防控蓝耳病的替米考星换成泰万菌素。做好生物安全的同时,对猪群进行定期保健,之后猪场的生产成绩有了很大提升,PSY从14提升到26。此前猪场200多头母猪年出栏3000头肥猪,而现在800头母猪就能出栏2万头肥猪。
生产成绩稳定,即便面对当前低迷的猪价马泽胜的心态也很平和。他告诉记者,现在做好生产管理,等猪价回升后生产成绩可以立马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