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相似生活习惯易致“家庭糖尿病”

专家提醒,配偶有糖尿病史的人群也应重点筛查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12月29日版次:06
  “我要结婚了,另一半却查出糖尿病,我该怎么办?”近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糖尿病个案管理门诊先后来了两位年轻人进行糖尿病咨询,他们都存在同样的困惑。
  “糖尿病患者可能改变整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及状况,但同时,家庭也是抗击糖尿病的主战场。”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糖尿病个案管理师李彩宏表示,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主张向每个糖尿病家庭传递三方面的重要信息:如何识别家庭中的糖尿病危险信号、如何预防家人患糖尿病、家人应如何照顾糖尿病患者。
有家族史人群属“高危”
  李彩宏表示,防治糖尿病,我们首先要关注家庭中的高危人群。糖尿病不是传染病,但有家族聚集性,这主要与遗传和生活环境两方面因素有关。
  遗传是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比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亲属发病风险高3-4倍;父母单方患糖尿病,子女的患病风险为40%;父母双方均患糖尿病,子女患糖尿病的风险为70%;母亲患有妊娠糖尿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其他孩子高6倍。因此,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应为糖尿病重点筛查对象。
  另一方面,相似的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可催生与遗传无关的“家庭糖尿病”。研究证实,妻子若患有糖尿病,丈夫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将显著增加14%。所以,有配偶糖尿病史的人群也应成为重点筛查对象。
识别糖尿病预警信号
  家庭成员及早了解糖尿病的症状,对于帮助早期发现糖尿病至关重要。需要警惕糖尿病的相关征兆,包括口渴多饮,多尿、夜尿增多,经常感觉饥饿,体重明显下降,全身乏力,皮肤瘙痒,视物模糊、视力减退,伤口愈合缓慢等。
  李彩宏表示,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其中,2型糖尿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的,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约50%。
  李彩宏建议,首先要优化家庭膳食结构,每日饮食中要有足量的蔬菜,多吃粗粮、奶制品、豆类、鱼虾等优质蛋白;减少脂肪、简单糖过度摄入,多采用蒸、煮、焖、炖、拌等烹饪方式。其次是改善家庭就餐习惯,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减少外出就餐、叫外卖,远离垃圾食品、过度加工食品。
  此外,家庭成员应增加日常活动量,每周至少有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同时鼓励肥胖和超重的家人减重;控烟限酒,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沟通,及时调节不良情绪。
  链接
  如何照顾糖尿病家属
  一、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家人应陪糖尿病患者去医院,掌握一些糖尿病照护技能,如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低血糖救治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糖尿病患者的需求,参与患者的居家管理。
  二、关心和理解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家人的情感支持、积极鼓励,对他们保持良好心态、遵循治疗、改善病情有重要作用。
  三、家人共同坚持健康饮食,而不是单独为患者准备所谓的“糖尿病餐”,以免糖尿病患者感觉被孤立。
  四、陪糖尿病患者运动。有条件时,家人可陪患者一起完成运动计划。         □北京日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