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猪脸识别”让每头猪吃上定制餐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01月17日版次:09

  每个母猪栏舍通常都挂着信息卡,这些数据都由养猪人手写记录。

  南方农村报记者 许婉

  脸部识别在2018年刷了一波热度,目前阿里、京东、影子相继把这项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养殖业。据悉,猪脸识别对管理母猪作用很大。养母猪最麻烦地方在于精准计算采食量和投喂饲料。母猪的成长经历了后备、怀孕、哺乳等多个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母猪的肥瘦、背膘状况在不断变化,喂料量也随之变化。但是养猪人一直做不到三天两头更改每头猪的喂料量,而“猪脸识别”却有望解决这个难题。
养猪人不用再手写记账
  严格来讲,猪脸识别并不是独立的某种设备,可以理解为让此前的自动喂料、自动测背膘、称重等仪器多了一个实时的数据采集技术,集成传感器、摄影头、网络软件等环节。以前的自动化设备让养猪人节省了体力,现在集成“猪脸识别”的智能化设备则让养猪人节省了脑力。
  大多数猪场里,每个母猪栏舍通常都挂着一张小纸片,上面记录着每头猪的编号、出生日期、配种、引种、预产期、免疫记录等信息,这些数据都由养猪人手写记录,即便是自动化设备,也需要先把数据抄到表格里,再导入到软件中,出错是时有发生的事情。一旦把配怀日等重要数据记错,往往损失重大。
  要采集数据就要先给猪编号,要给猪编号就要先识别每头猪——这正是猪脸识别的作用,利用传感器、摄像头等采集猪的视频、图像,利用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和猪的行为特征设计出算法后,自动给每头猪注册编号,然后自动采集数据,全程不用人工录入,克服了人工误差的弊端。
  据影子科技负责人介绍,作为养猪后台技术支撑之一的猪脸识别,具有极高的产品拓展性,能与FPF猪场里的精喂仪、查情器、调膘器、称仔器等智能设备相结合。识别猪只的同时记录数据,不仅为饲养员减负,也使猪场老板的管理工作化繁为简,极大地提升了整个养猪过程和猪场运营管理的整体效率。
猪脸识别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除了做到以前人工难以企及的为每头猪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猪脸识别有更广阔的应用,行业人士指出,猪脸识别一旦普及,有可能给整个生猪产业链带来“量变到质变”转型,甚至重塑产业链。
  一是疾病预诊,越多越多猪脸识别技术能够对猪只群体建模,轻松地帮养殖户鉴别出不同的猪在养殖过程中的各种活动,是活跃还是安静、体温升高还是降低等等,从而更加及时准确预判猪只的健康状况。一旦监测到某头猪采食突然减少、或者长期不活动、或者体温突然升高,就可以及时配合兽医兽医诊断,如此通过个性化的管理提升猪场健康养殖水平。
  二是员工管理,实现互联网数据管理后,通过智能协同管理系统,员工的养殖绩效和水平一目了然,让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更加透明、合理。
成本高、成熟度难以判断
  猪脸识别虽然引起了行业的高度关注,但仍有很多问题待解决,有行业人士表示,一头母猪要配一台智能化机器,估测成本3000元/头母猪以上,这个投入还是很高的。这个机器是靠猪的声音、温度等去判断它是否发情或生病,所以有可能误判。“如果它的准确度不能达到百分之百,那用在猪场还是有风险的。”
  智能设备进猪场,还要考虑很多东西:网络测试、用电要求、氨气腐蚀、温湿度耐受、猪行为干扰,比如猪会长大,其外形变化快,并且猪是实时运动的……这就是工业产品的可靠性测试。
  也有行业人士分析,这个智能化机器更适用于300头左右的家庭农场和大集团猪场。家庭农场养猪技术差,没有数据记录,这个机器能帮助他们录入数据、分析数据,指导养猪生产。此外,大集团猪场需要往想智能化方向发展,规模化需要设备的支来降低养猪成本和人为造成的误差,猪脸识别如果能成熟应用在猪场中无疑是个福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