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2019年还有多少企业敢赊账?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01月29日版次:10
  春节临近,朋友圈里百花齐放。除了晒年会,晒年终奖,晒回家车票,还有一批业务员甚至老板在巧妙或无奈地晒催债通知书,也就剩下几天了。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风格各异的催债语言。
  有悲情版——“回家过年,等老板发年终奖买车票。跪求各位大爷把账结了吧!”
  有直接了当型——“**老板,你欠我公司的账该还了!从年中催到年尾,请给我一个痛快!”
  有含蓄暗示版,例如频频转发老赖被限制高消费的文章……
  都不容易,只能相互理解。如果说今年的催债与往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业务员们确实心惊胆战。非洲猪瘟一来,行情、政策、疫病的不确定性成为颠覆养猪业的重要因素。今天还活得好好的养猪场,明天就可能因为一点防疫破绽倾家荡产,与猪场捆绑在一起的上游饲料、疫苗等供货商亦可能欲哭无泪。
  迄今为止,发生的疫情,既有散户,也有规模猪场,还有农牧巨头,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是幸运者。而与之合作的供货商,最担心的莫过于应收账款变成呆账甚至烂帐。
  笔者以为,2019年行业赊销的比例可能大幅度下降。不敢赊,不能赊,现金为王,是许多供货商的策略。赊销在这个行业存在已久,可以说绝大部分企业老板都对赊销模式深恶痛绝却无可奈何。但行业现状就是如此,养殖有固定的周期,养殖场的资金周转依赖于养殖周期,所以赊账符合许多中小养殖企业的刚需。
  长期以来,赊销成为部分饲料厂攻城略地的法宝,胆子越大,扩张越猛。据笔者了解,完全不赊账的企业,基本上凤毛麟角。即使生产厂家不赊账,其渠道商也会迫于现实压力采取一定比例赊销。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可以预期的收益之上。如果风险巨大,收益不确定,还有多少人敢于赊销?笔者认为,赊销本质上带点赌博的味道,今后各大厂家以及渠道商一定会慎之又慎。
  可以预见,靠赊销走量的业务人员或企业,今后日子会比较尴尬。继续此前的模式风险太大;现金交易吧,养殖客户未必认同。
  无论如何,上游企业一定会从保障安全的角度调整策略——如果说非洲猪瘟之前,是养殖场挑选上游合作厂家,那么非洲猪瘟时代,厂家也必须严格挑选养殖场。
  其实,对猪场而言,最糟糕的2018年已经过去,2019年或将迎来资金相对充裕的一年。随着行业的洗牌,不少地区淘汰了大量生猪,行业普遍预计,2019年第二季度猪价会反弹。2019年,养猪人大概率在刀口上挣钱,只要猪场不发病,还是能发财的。
  只要口袋里确实有钱,养猪人也未必一定要赊账。
  □彭进 作者系《农财宝典》畜牧版主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