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新一年河蟹养殖季,投好螺蛳是河蟹养殖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在近两年的市场调研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那就是虽然都知道要投放螺蛳,但其放养量、何时放、螺蛳的选择及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很多养殖户都不太清楚。
实际上,在河蟹养殖过程中螺蛳投放一般分三次进行,第一次选择在清明节前后投放200斤每亩,此时也是螺蛳产卵季节,可为河蟹提供大量优质生物饵料,第二次在4、5月份上大水前一个星期左右,每亩投放量在200斤左右防止河蟹上田面夹食水草,第三次可在7、8月份再补放200-300斤每亩螺蛳缓解河蟹中后期夹草减少保草压力。
有七大注意事项,养殖户在投放螺蛳的过程中应注意:
第一,首批螺蛳投放量切勿过大,约占全年投放量的1/3左右。投放量过大,极易导致前期水清、难肥,严重的还会暴发青苔。冬天放当年成熟的薄壳小中成螺为好,因为清明时它们就是最好的产仔螺种源,而塘中成螺所产的仔螺,也将是春蟹苗最好的开口料。
春螺要选大的,开春后放螺,螺蛳已经开始进入生长期了,个体越大,营养物质越多,是河蟹二次蜕壳后的最好活饵,充足的螺蛳供应是河蟹成长的基础保证。
第二,螺蛳尽可能选择空壳少、泥污少的,同时尽量避免螺蛳携带青苔入塘。甲壳较薄用脚踩易碎,最好选用人工捕捞的甲壳无破损成活率相对较高。
第三,投放螺蛳后2-3天要及时消毒,防止带入有害菌。
第四,投放螺蛳后视水质情况酌情肥水,补充水体营养调水养水,以减少螺蛳生长对水体营养成分的消耗。
第五,投放螺蛳时尽量避开阴雨闷热天气,防止螺蛳投放后由于气温影响导致螺蛳死亡坏底成活率低。冬天5℃以下,放螺蛳会冻伤。夏天28℃以上,放螺蛳在运输过程中会缺氧而死,还有在运输过程中淋雨也容易导致螺蛳死亡等等,而螺蛳死亡腐烂变质会严重破坏水质。
第六,由于早期气温较低螺蛳不易爬行,投放时应注意不要成堆投放,防止螺蛳堆积造成缺氧死亡。
第七,投放前务必谨记做好解毒工作,防止螺蛳投放后上岸、潜入底泥,严重时会造成死亡,大大增加养殖成本。
另外,螺蛳投放过程中有两大常见误区需要加以重视。一是螺蛳并非只依靠残余蟹料就可以,因为不少养殖户投放螺蛳是公母比1:9,公螺补充营养还需要前期肥水,培养优势藻类以供螺蛳摄食。二是螺蛳并非越数量多越好,要依据水体来定。
□周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