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炊烟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06月15日版次:13
|且听风吟|
  炊烟,是写在故乡上空的一首诗,绕在游子心头的一缕乡愁。
  最初听到邓丽君的《又见炊烟》,就感觉特别亲切。虽然这是首爱情歌曲,依然能让你品咂到质朴的泥土味,不得不佩服词作者视角独特。
  所谓人间烟火,就是只要看到缓缓升起的炊烟,就仿佛见到鸡犬相闻的村庄,感受到活色生香的生活。所以,古人直接把村庄称为“烟村”:“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我离开故乡20多年了。
  多少次在梦中,我看到了飘在村庄上空的袅袅炊烟,仿佛母亲亲切的呼唤。
  真正回来,故乡已大变样了,烂泥土路不见了,草屋瓦房不见了。水泥路四通八达,小楼房鳞次栉比。
  村里人还告别了土灶锅,做饭炒菜,都用煤气和电了。虽然有的人家单独建了厨房,有的厨房顶上也有烟囱,可只是摆设了,不会再有炊烟升起。我虽有些失落,但仍为故乡的变化高兴。如果一切依旧,倒是不正常了。
  这天午后,我决定到田野走走。离开故乡那么多年,一切对我都新鲜。麦子已抽穗扬花了,微风送来阵阵青香。田埂长满茂盛的杂草,谷谷丁、苦菜花举着小小的花朵,白蝴蝶围绕它们翩翩起舞。
  我就这么忘情地呼吸着大自然的气息,不知不觉已近黄昏。我向村子里走去。突然,看见一缕炊烟,在袅袅升起。
  我怀疑,这是梦境。
  顺着炊烟的方向,我来到了一户门前。这该是村里最旧的两间小瓦房了。
  我记得,这是金风二爷(二叔)家。金风二爷已过世了,现在二婶尹秀芝一个人过。他们没有子女。
  穿过菜地中间的小路,我走进屋里,一片灰暗。一个老奶奶正在灶膛后烧火,脸上映着红光。
  我问,是二婶吗?
  你是哪个呀?她问。
  我报出我的小名,二婶,我是小羊子。
  哦,小羊子呀,多晚(什么时候)回来的?都认不出了。
  刚回来。你在煮(做)饭?
  我在烧水。水烧好了再煮饭。
  你还用草锅?
  哎。习惯了,电啦煤气我也不会用。
  二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身体好吧?
  好,好。我72岁了。
  按说,像你这么大年纪,早该进敬老院了。村里没安排?
  有,有。村里早就要送我去敬老院了,可我不愿意。我自己还能动。我家三亩多田,都是我一个人种的。现在人家都用收割机了,可我没有钱给人家,就自个儿收。
  真是苦惯了的人,闲不住啊。
  嗯,苦惯了,能动一天苦一天。乡里弄那个叫什么,哦,文明乡镇,无烟村,不准再用柴火煮饭。现在庄上除了我,全用电和煤气了。前一阵子,村里硬把我拖上车,送进了敬老院,第二天我就跑回来了。
  其实,住敬老院也好呀。
  哪好呀?闲得慌,那菜我也吃不惯,还是家里自在。庄上人都说我痴,放着福不享,要自己苦。自己苦,我情愿呀。不情愿,就不叫福。大侄儿,你说是不是?
  就在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是乡长赵志和打来的。他和我是大学同学,也是好友。得知我回来,请我到乡上吃饭。我告别二婶,往乡里赶去。
  席间,我问志和,我们村有个尹秀芝的老奶奶,你知道吧?
  他笑笑,我怎么不如道。就因为她,我们乡没评上文明乡镇呢。
  这倒出乎我的意料。我说,有这么严重?
  谈不上严重。没评上就没评上吧。
  你就没想到做假?
  做假很容易,但我没那么做。
  为什么?
  其实,我对县里这样的评选是有看法的,这是多年遗留下来的形式主义和一刀切的毛病。一个农民,有选择锅灶的自由。用柴火做饭,犯哪条法了?规定,不是法律。我们基层一些人把规定当成法律,已成了习惯。这不仅仅是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
  你倒是很开明的嘛。
  你就别损我了。我虽不能和你这个记者比,起码的人文情怀还该有吧?让老人进敬老院,是政府的关心。不愿进,那是个人的自由。我们应尊重这个权利。这才是“文明”的本义。你说是吧?
  我本想说一句真心赞美的话,又觉得太矫情了,就端起酒杯说,来,喝酒,我先干为敬。  □王海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