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改制揭牌仪式。
在历史的长河中,50年时间如同白驹过隙,而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是迈向更高平台的新征程。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心连心”)迎来了50年华诞,对于心连心而言,50年是公司员工上下一心艰苦奋斗的见证,是心连心在风浪中稳步前行的记叙,是这个民族企业为国家农业付出流年春秋的传芳。
从三千到四万
“尿改”工程开辟新道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物资的匮乏,需大力发展农业来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在国家的支持及推动下,各地发力兴建小型农资厂。
此时,河南省新乡县广泛发动群众、克难攻坚,倾全县之力建起了“新乡县七里营化肥厂”。由于缺乏技术和物质支持,当时厂里年合成氨能力只有区区3000吨,产品只有最原始、最粗放的氨水与碳酸氢铵(俗称“碳铵”)。经过20年发展后,七里营化肥厂更名为“新乡化肥总厂”,但产品结构仍在原地踏步,年合成氨仅3万吨。
据了解,当时年产30万吨及以上合成氨的化肥厂是“大氮肥”,全国有十几家,年产8万吨及以上合成氨的是“中氮肥”,河南有4家。新乡化肥总厂3万吨的产能在行业中处于下游位置,别说跟“大氮肥”相提并论,就连在全国2000多家县级小化肥厂中也毫不起眼,周边县区的化肥厂都是她的“大哥哥”。
1994年,曾当过多年连队指导员的七里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兴旭,被任命为新一任新乡化肥总厂厂长,他接手的就是这样一个产品老化落后、在夹缝中苦苦挣扎多年的“乡镇企业”。
刘兴旭意识到,唯有二次创业,让发展方式转变,让产品升级换代,淘汰落后的碳铵,生产肥效更好利润更高的尿素,才有可能让化肥厂破茧化蝶。
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刘兴旭带领广大员工,克服了人才、技术和资金难题,用14个月就完成了正常情况需要18个月才能完成的碳铵改尿素的“尿改”工程,并且创造了“一次投产成功,一次质量达标,一次超过设计能力”等三个全国第一。完成“尿改”的化肥厂,可年产4万吨尿素,利润比原来翻了一番还多,销售区域不断扩大,知名度迅速提高,化肥厂从上到下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技术工艺为核心
扬帆起航再创佳绩
新乡化肥总厂的成功转型,让这个默默无闻的县级小化肥厂成功焕发新机,同时也给予了刘兴旭与同事将化肥厂做大做强的信心。刘兴旭与同事们意识到了科学技术与工艺的重要性,并走向了将公司做成科技型肥料企业的道路,打响了一个又一个“转型升级攻坚战”,创下一个又一个行业佳绩。
1997年,化肥厂在“尿改”成功仅仅两年之后,实施“四改六工程”,再次升级生产能力,尿素年产能提高到6万吨;又一个两年后,“六改十工程”顺利完工,尿素年产能达10万吨。
2003年,化肥厂年合成氨能力又提升至18万吨,尿素年产能达到30万吨,是4年前的3倍。同年,化肥厂顺利完成整体改制,实现了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的转变,“心连心”成了她的新名字。这次改制,企业内国有股份全部退出,是化肥行业改制最彻底的企业之一。这次改制,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给了企业更多的自主权,还让员工都成了企业的“股东”,调动了全体人员的积极性,释放出了市场经济的新活力,堪称企业的一次完美“蝶变”。
20多年来,心连心公司日新月异,年年都要上马新项目,年年都有新发展。如今,心连心公司仍在加速快跑,投资36亿元,合成氨能力60万吨,年产20万吨乙二醇、20万吨二甲醚的新项目正在紧张施工,预计明年6月能够建成投产。
一心一意为农民
千言万语终成心连心
“心连心与广大农民连着心,始终关注我们的需求,不断进行产品创新,让我们丰产又丰收!”山东省济宁市喻屯镇东邵村的瓜农张季民,家里种了10亩甜瓜,用了心连心公司的产品后,甜瓜长势好、果皮亮、糖度高,拿到市场一公斤能多卖4毛钱,一亩地能多卖1000元。张季民说,市场上化肥种类繁多、鱼龙混杂,心连心化肥靠肥效、服务和性价比赢得了农民的认可,也肯定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心连心信任科技、重视科技、引领科技,心连心的成功是科技的成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院长张福锁教授说,心连心公司多年来与多家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关系,从生产工艺到产品创新再到内部管理,都有着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是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
新乡县委书记申乐民表示,新乡县典型辈出、群星灿烂,是一片红色的沃土。心连心人的身上有着艰苦奋斗、务实重干、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有着爱岗敬业、努力拼搏、争创一流的主人翁精神,有着勇于创新、超越自我、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有着诚信为本、扶危济困、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精神成就了心连心的辉煌,也已成为新乡县先进群体精神的一部分,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着力量!”申乐民说。
刘兴旭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心连心的发展靠的是全社会的力量,心连心将牢记这些恩情,不断用好效益、好产品回报社会,脚踏实地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广告
□曾润康 魏国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