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不好的猪场为了复产,重新选址建猪舍,这意味着一大笔资金投入。
南方农村报记者 王文强
尽管非洲猪瘟疫苗何时问世还是个未知数,但高猪价已让不少养殖户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作为养猪业重要组成部分,在资金技术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散养户群体的复产情况充满迷茫和困境,但养殖集团、经销商合作复产的方案为他们提供了新出路。
散户复产失败率高
广西是非瘟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最近猪价上涨最猛的地区,目前一头三百斤的毛猪可以卖到七八千元。高猪价也壮了养猪人复产的胆,一些散养户没有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就匆忙复产,结果栽了跟头。
“到底是猪苗的问题,还是栏舍的问题?”广西陆川养殖户唐明近期打算复产,但据他观察,周边复产猪场还是失败的居多,让他不知作何选择。
四个月前,广西博白养殖户张康经历了他养猪以来的至暗时刻,猪场里200头肥猪全都在那时清掉了。“现在镇子上养鸭养鸡的人多了起来,养猪的基本没有。”张康说到,他了解的情况是这段时间镇子里复产的最后都失败了。
而在广东,散养户的复产情况也不乐观。广东粤西某经销商告诉记者,他的一些客户也在尝试复产,但成功者寥寥无几。这位不愿具名的经销商直言道:“连当初咋中招的都还没搞懂,看到别人复产就马上跟风,不失败才怪”。
抱团合作降低风险
猪场能否做好生物安全决定着复产的成败。广东四会养殖户刘华近期开始着手复产,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猪场消毒。猪场存栏80头生猪,他一口气从经销商处买来三万多元的消毒药,目的就是希望这次复产能够成功。
和刘华不同的是,南宁养殖户李涛选择和一家集团公司合作复产。他向记者说道,现在养猪利润非常诱人,每头猪能赚3000元,但没有疫苗上市,散养户自身防控非洲猪瘟的力量单薄,所以他和一家公司建立了委托养殖的关系,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复产。
“和大公司合作后,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非常齐全。”李涛介绍说,猪舍、库房、生产区内部转猪通道、生产区外围过道和空地、无害化处理区、车辆各个环节都做了非常扎实的洗消工作,也有非常齐全的防控方案。李涛评价道,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复杂了,花费也多了,但这样搞复产比较放心。
近日非洲猪瘟疫苗也传出好消息。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步志高介绍,目前中国非瘟疫苗的实验室研究阶段和中试阶段都已经基本完成。
但非瘟疫苗什么时候能商品化上市还是未知数,没有疫苗就一定不能复产成功吗?当然不是,福州欣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文炳告诉记者,他们帮助的复产客户中已经有5个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洪文炳认为,各个猪场情况不同,导致防非复产无法形成标准化的工作,猪场需要打造适合自己的方案,才能提升复产成功率。
此外,从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抱团合作的复产模式对复产技术和操作更加成熟完善。福州牧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当前给客户提供了3种复产模式,第一种是客户把猪场租赁给公司,由公司进行复产操作和管理;第二种是客户和公司合股投资,一起搞复产;第三种是客户自己复养,公司提供系统的技术服务方案。福州牧丰总经理兰林森提到,无论哪种方案,复产前都需要有足够防非经验的专业团队对猪场进行科学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复产方案。
复产资金大多靠借贷
某行业人士坦言,解决非洲猪瘟难题得先解决钱的问题,这句话放到散养户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刘华也对记者讲到,他的猪场复产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缺钱。
近期,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种猪场和规模猪场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规定,种猪场和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能得到贷款贴息支持。这也意味着,散养户还得另寻融资渠道。
“现在8公斤重的猪苗售价高达两千块,饲料更是没人赊销,只收现金,此前清场损失惨重,我早就没钱了。”刘华如是说。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刘华做了一件令家里人难以理解的事,他把房子卖了50万元拿来用作复产,这才勉强买了80头三元杂准备后面留种生产。他预计,年底广东的猪价会达到30元/斤,他深知复产风险巨大,但还得背水一战。
江西赣州养殖户李强也面临这个困扰。“我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还贷。”李强告诉记者,他刚刚还了十万元,银行卡余额仅剩几百块,为了以后复产的时候能从银行贷点钱出来,这段时间他最上心的事就是还贷,“不然被银行列入黑名单,后面复产就难上加难了。”
(注:文中采访对象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