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强拆旱厕有违厕所革命初衷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9年11月30日
版次:
02
国务院办公厅于日前在全国多地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在江苏睢宁县睢城街道三张村,检查组发现,改建的户厕因为化粪池质量问题用不上,之前的旱厕在今年8月份又被拆除,村民不得不重新在屋前空地上搭起了临时的简易旱厕。在湖南衡阳蒸湘区,一些农村农民旱厕被强拆,而新厕却跟不上,该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居然说,“村民要克服,可以用桶”。(11月28日央视新闻)
厕所是农村地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甚至直接影响着村民的生活幸福水平和健康水平。目前,在我国不少农村地区,村内公共厕所条件既简陋又不卫生,不少村民尚未用上标准化的公厕。《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全面推进农村文明公厕创建,并且指出具体方向,鼓励在村民委员会、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统筹建设便民、实用的公厕。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粤东粤西粤北一些农村仍保留有旱厕水厕。
无论是从安全方面来看,还是从卫生方面来看,农村厕所革命都是势在必行。可有记者在一些偏远农村走访时却发现,村民大都不愿意拆除旱厕,原因是没有旱厕,他们没地方上厕所。标准化公厕之所以难持续,主要是农村公共厕所管护机制甚至厕所仍未建立起来。此前,部分村虽建有标准化公共厕所,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村里没钱请抽粪车,渐渐用回旱厕;公共厕所因无人管理,卫生条件逐渐变得跟旱厕一样差。可见,在农村推行厕所革命,需要大量的配套跟上,否则容易沦为面子工程。
今年7月15日,中央农办等7部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切实提高农村改厕工作质量。通知指出,要把选择权交给农民,不搞行政命令、不搞一刀切。未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同意,不得推进整村改厕;未经农户同意,不得强行推进农户改厕。而江苏睢宁县和衡阳蒸湘区强拆厕所的做法,无视农民切身利益,就是为了完成任务,显然与服务群众的初衷相违背。
农村厕所革命虽有不少困难,但仍要大力推进,只是要更注意合理安排改厕的节奏,不得强行改厕。睢宁农村厕所出现断档,是因为改建的户厕化粪池出现质量问题;而蒸湘区则是因为层层加码、倒推时间完成,突击大范围拆旱厕,导致后续跟不上。可见,改厕之前就应该设定好替代方案,地方政府应该科学谋划,切实履行监管责任,避免出现类似规划不到位、工程质量等问题。既要保证改厕质量,也要保证民众在改造期间有厕可用,不能让农民为“方便”之事忧心。至少,在建立起来有效的管护机制之前,不应匆忙上马公厕甚至强拆旱厕。
当然,农村改厕要想成功,还要克服最大的制约因素——资金。其实,农村公厕可以由村镇自主筹资建设。在后期运维上,可以通过制定保洁标准和管理制度,利用县财政从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中拨付出专项资金聘请村民担任保洁员,实现对公厕的常态化维护。相信经过几年运行,将改变群众对厕所的偏见,帮助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升了对村庄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黄思成,媒体人)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村电子娃”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村电子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