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3版: 热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老人与鸟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9年12月07日
版次:
13
| 今古传奇 |
老人高个子,背头,穿对襟大褂,住一进旧宅子里。宅子有一朱漆木门,色已暗红,门似乎没开过。门外一堆叶子,想进去又进不去,委屈地埋怨寒风。出门左转是一条长巷子,巷子是石板路,走起来笃笃笃的响,人走了,回声就粘在墙上成了青苔。
要是有一天门外地上有扫帚的扫痕,那就是老人出来遛鸟了,他是要扫干净了才出来的。他穿藏青色的大褂,胡子刮得铁青,花白的头发像燃烧不充分的灰烬。他右手提出鸟笼子,左手带上门,朝巷子望一眼,石板上没有霜,也没有人刮鞋底上粘土的痕迹,他便很满意,慢慢走进了巷子,过几条街,转一条林荫道,到东湖公园去。
公园里有许多遛鸟的,老人却不和他们的鸟挂一处。他站在树下打拳,看着绿色的晨光,听着清芬的风声,没有人来打搅他。别的老人们在不远处相互寒暄,说着身体和天气,他们不过来,碰到了也只是点点头,就各自走开了。
老人打完拳,便仔细看着他的鸟。鸟是八哥,黑色,鸟喙、眼斑黄色,它不声不响,很冷峻,不兴奋。树头有鸟叫,一蓬蓬的鸟叫,它却索性闭目养神了。一只翠羽黄喙的小鸟,拎着翅膀扑棱着,朝笼子里看,一边看一边叫,那鸟也没睁开眼睛。直到光斑移动了,直到老人似乎忽然从梦中醒来,似乎过去了几十年一般时,它才睁开了眼睛,它飞出来,像急速投掷一个黑团一样,射向深蓝的天宇里。老人坐下来,朝阳照着他的头发。
很久了,老人站起身来,取下笼子就走。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飞回来了,蹲在那里,不喘气,非常自然。直到他消失在林荫深处,有人说话了:“那只鸟,养着其实没意思了。”
“他们过命的交情,这是六爷留下的,三爷养着是个念想,不指望它开声的。”
“可惜了,原来那么会说话,还会唱戏。”
林子里浮漾着一圈圈的光团,把声音也照得惝恍了。
“可不是,这是只仁义的鸟儿呢。”
“散了吧。都几十年的事了,我们都老了。”
老人泡了一杯茶,雪就落下了,一片一片的飘,像烟囱飘下的草木灰。鞭炮声响起来,此起彼伏此伏彼起,想起今天是冬至了。上坟上不了,父母的坟远在千里之外,过两年儿子们该给他上坟了。过了六十岁后,他就不做冬至了,不烧纸,不包饺子。但是今天,他利落地从冰箱拿出饺子,煮熟了,只装一个盘子,一双筷子,摆在院子里的石桌上。然后想了想,还是烧了纸,燃了鞭炮,在梅花树下铺了一块毡子,跪下磕了个头。
雪越下越大,很快盖住了饺子,银盆盛雪。很快落了他一头一身,他却似乎忘记了。京胡、檀板、小三弦,咿咿呀呀的,唱词漫漶。“南三北六”,南城三爷,北城六爷,都是角儿,都仗义,都爱抱不平,扶困济危,乐善好施,都有不一般的女人,女人都受不了,都带孩子嫁人了。三爷和六爷一直较着劲,都习了武,都会了琴棋书画,都养鸟,到了晚年,都清贫着,却不愿接受施舍。
半年前六爷死了,房子让儿子卖了,家具古玩字画也卖了,剩下一只鸟,就送给六爷的故友了。但这只鸟整夜整日地唱京戏,让人瘆得慌,就思量着卖给鸟贩子,鸟贩子说,这鸟他不要,一是它通灵了,卖出去它不会再开声了;二是它活不久了,年岁大了。就有人建议,送给三爷吧。
三爷就得到了这只鸟,三爷拿一幅字画换的,他知道这鸟不会再唱了,但他必须要它。这只鸟气死过自己的那只八哥,那是几年前的事了。两人把鸟挂在一根枝桠上,六爷的每次都后唱,唱着唱着三爷的就忘词了,几次下来便没声音了,打开笼子一看,死了,给气死了。
雪住了,老人每天仍穿着靴子去遛鸟。很少有人叫他三爷了,除了那帮子跟他一样老的老头。不几日,天气刷的一声冷了。老人自感要大去了,就打电话给儿子,让他回来一下。当晚就弥留了,儿子守在身边,见他眼睛老是望着檐角,那儿有一只鸟笼,就将它拿到老人身边。
八哥直直地看着三爷。三爷没有唤它,也没有给它喂食,三爷躺着,只眼睛能动,跟半年前六爷一样。鸟儿久久地看着,想着什么,忽然扑扑翅膀,唱道:“点点珠泪往下抛。当年桃园结义好,胜似那骨肉亲同胞。不幸今朝分别了,眼望黄泉去路遥……二弟呀!……”老人眼角流泪,慢慢合上了眼。鸟也停下来,久久地立着,也死了。冬天渐渐深了。 □董改正
上一篇:
傻哑巴
下一篇:
弄巧成拙
上一篇:
傻哑巴
下一篇:
弄巧成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