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从摩托返乡读懂城乡中国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0年01月14日
版次:
02
1月10日,春运首日,上千台摩托车一大早就在佛山一加油站前排起了长队。记者在佛山龙山加油站现场看到,近千辆“返乡摩骑”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有序排队,等待免费加油,准备踏上回家的路。从1月10日起至1月16日,中国石化将在广东、湖南、贵州三地为11000名“返乡摩骑”免费加油。(1月10日南方都市报)
在交通越来越便利、出行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的当下,依然有一些进城务工人员选择了骑摩托车返乡。与乘坐飞机、火车、汽车相比,骑摩托车返乡固然辛苦一些,却可以降低交通成本。涌动的春运大潮,见证了中国人讲究“和合”的文化潮汐和情感潮汐。透过骑摩托车返乡这面镜子,有助于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精神诉求与情感需要,有助于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为什么会在数九寒天笃定前行。
对于农民工选择骑摩托车回家过年,社会上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有的人表示同情,同情于农民工的艰辛和无奈;有的人则表示感动,感动于农民工的吃苦耐劳和恋家情结。其实,网友的同情或感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摩托大军通过自己的方式与家人实现团聚,同时也缓解了春运压力。作为春运图景中的别样风景,“摩托返乡”见证了一个群体的生存生态;读懂他们的热情与无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流动中国”的差异性和丰富性。
在“摩托返乡大军”看来,回家过年比什么都重要,而骑摩托既方便又省钱。与一票难求的火车返乡、一票千金的飞机返乡相比,骑摩托可以自由掌握回家时间,也不用体验等票的焦灼。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尽量压缩支出成为一种生存理性。而这只是摩托返乡的一个面向,近年有些年轻人明明买得起票,也加入到摩托返乡大军中来,并且全程在网上直播。在他们看来,体验沿途风土人情及家乡变化是一种更高的乐趣。不仅不用经历转车之苦,返乡后还能方便走亲串友,何乐而不为?
无论是从缓解当前春运压力的功利角度,还是从群众自由出行的角度来看,摩托返乡大军都是我国公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广东一些加油站为摩托大军免费加油,更是体现了对这一群体的人性关怀。可笑的是,目前有一批专家以摩托出行不安全为由,企图禁止摩托返乡大军上路。这种散发着傲慢气息的思维方式,竟然还打着关心别人的幌子。第一,他们不能在现有条件下增加运力;第二,他们无法理解民众的思乡之情。所以,他们的提议既不现实,也不人性。
当然,既然是道路交通的参与者,摩托大军就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尤其是在天寒路冻、返乡心切的情况下,每个驾驶员都有义务做到安全行车。毕竟,安全才能回家,这是每个人出发的初心,也是家人的最大愿望。另外,交通部门也有必要疏导摩托大军安全行车,在做好道路清障工作的同时,可以在沿途多设置一些临时服务点,及时替返乡群众排忧解难,提供贴心服务。 (王更,时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马屁论文”
上一篇:
下一篇:
“马屁论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