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广东亟需深挖农业文化遗产

五批共11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广东仅3项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1月14日版次:04

  倪根金教授率研究生调查千年古荔枝树生长状况。 受访者供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杜金亮
实习生 罗晓娜

  “广东佛山基塘农业系统、广东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东莞)榜上有名!”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公示》,广东省两项农业文化遗产成功入选。
  “新入选两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广东来说是一个进步。”广东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所长倪根金教授表示。据了解,此前,农业农村部共开展了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认定了91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但广东仅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入选。“广东还要继续前进,加强对区域内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努力将区域内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倪根金教授如是说。
多样性是基塘农业重要特色
  此次入选的广东佛山基塘农业系统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东南部的佛山基塘农业保护区,总面积10659亩。“多样性是其一大特色。”倪根金说,珠三角基塘农业的发展与市场联系很紧密,该地区基塘农业系统以桑基鱼塘为核心,又不止于桑基鱼塘一种模式。
  据了解,珠三角的基塘农业自明代起已有记载,早期是果基鱼塘,农民在塘基上种果树,如荔枝树、龙眼树等。后因蚕丝在国外市场需求增大,且售价较高,当地农民开始在塘基上种桑树,形成我国古代生态农业典范——桑基鱼塘。后因受日本人造丝冲击、世界经济大萧条影响,种桑养蚕效益下降,当地开始大力发展蔗基鱼塘、花基鱼塘、稻基鱼塘等。
  “不一定要完全恢复原来的生产方式,但我们要划定一些地方作为对原来遗产的保护,留住一些东西作为我们乡愁的载体。”倪根金认为,佛山基塘农业系统成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当地的基塘农业系统能够起到保护作用,使基塘农业系统不至于在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消失。
多视角剖析农业文化遗产
  增城荔枝,久负盛名。2002年,西园挂绿被拍出了55.5万元,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水果。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东莞)是本次入选的另一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增城是中国荔枝种质资源的一座宝库,自古增城荔枝就以品种众多而闻名。目前,增城荔枝品种多达70个,在全国荔枝产区中品种最多,特优和优质品种更是多达31个。今天,许多品种尚有数量不少的古树或母树存留,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倪根金表示,岭南荔枝种植系统是岭南人民在两千年农耕生产中创造的具有鲜明岭南热带亚热带地域特色的独特农业生产系统,其中包括荔枝有关的栽培历史、种质资源、农业生产、民俗文化、农耕技术以及产品加工延伸出来的一系列文化活动。
  “岭南荔枝的栽培技术形成了一套完备且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倪根金说,特别是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极具地方特色。如增城果农会铺沙在树干基部,摇动树枝,使荔枝椿象(一种害虫)坠地,不能爬上,而聚歼之;冬冷春寒时节,当地果农还会在果园四周分放火堆熏烟,这对预防冻害颇为有效;对于日烧病的预防办法,增城果农则多在繁殖初时,多留树冠枝叶以便遮阴。
  “不能仅从经济利益角度看待农业文化遗产,还应看到其文化、历史价值,甚至是科学研究价值。”倪根金表示,增城、东莞两地有很多古荔枝树,一些古树树龄较大,产量下降,农户将其砍伐,“当一棵树成为古树后,它的价值就不仅局限于经济价值了,可通过其研究古代环境、气候及利用其种质资源等。”
深挖农业文化 避免同质化
  “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无形中增加了遗产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当地农产品附加了文化价值,帮助遗产地的产品卖出更高的价钱,带动农民增收。”据倪根金介绍,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入选中国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当地所产的鱼和稻米被外界认为是生态、绿色产品。当地人表示,售价比原来翻了数十倍。
  “现在有些地方把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去发展,但存在较严重的同质化问题,档次不高且特色不明显。”倪根金说,对当地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可有效破解该难题。如江苏兴化垛田原来知名度较低,成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当地成为一个热门旅游景点,旅游收入成为当地农民增长最快的一部分收入。“要挖掘乡村的历史、农业的文化,这样才能区别于其他地方,促进当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保护和利用农业文化遗产实际上也是在保护一些优良的种质资源。”倪根金谈道,品种单一化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差异化需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广泛普及农业文化遗产
  “广东还有很多其他农业文化遗产可申报。”倪根金说,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农业特色鲜明,历史悠久,且广东先民在农业生产方面多有发明创造,形成众多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
  早在宋代就闻名遐迩的新会陈皮,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其产业发展迅速。“新会陈皮很有必要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陈皮产品附加文化价值。”倪根金说,申报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以后新会陈皮还可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毕竟是一个全球性的组织在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且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有助于提高遗产地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帮助遗产地的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据了解,本次广东两项农业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两项农业文化遗产基础较好,基塘农业是农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成就,荔枝种植系统独具特色;二是政府重视和推动,佛山出台了《广东佛山珠三角基塘农业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并推动成立珠三角基塘农业研究中心;三是学者呼吁度高,倪根金教授早在2013年的广东省政协提案中就提出重视和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一直持续到现在,仍致力于推动广东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和申报。
  “广东应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倪根金建议,还要加强宣传和普及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让更多地方干部知道什么是农业文化遗产,怎么去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提高地方干部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敏感度和认识。
  倪根金教授率研究生调查千年古荔枝树生长状况。       受访者供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