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6版: 农村财富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脱贫薯”升级“网红薯”
粤黑合作首期“稻稻薯”迎丰收,搭上互联网快车身价再提升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0年03月05日
版次:
06
农民正在抓紧采收首期“稻稻薯”成果。
南方农村报记者 韩雨珂 黄楚璇
近日,湛江市遂溪县“稻稻薯”基地里农民忙碌起来,将喜迎粤黑合作首期“稻稻薯”丰收。抗疫复产两不误,此前黑龙江省望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亚文便在广东“保供稳价安心”平台上开启直播推介“稻稻薯”,为即将丰收的首期“稻稻薯”另辟销路。
“直播成效显著,直播结束后预购马铃薯的电话接连不断。”直播让李亚文见识互联网营销的带货能力,也成为粤黑“稻稻薯”转型互联网线上营销的起点。据悉,粤黑合作“稻稻薯”正探索互联网营销转型之路,开展马铃薯网络节等活动,进一步丰富“稻稻薯”项目发展模式。
直播后预订电话不断
何为“稻稻薯”?就是将广东一年两茬的水稻种植模式与冬种马铃薯相结合,形成“早造优质稻—晚造优质稻—冬种马铃薯”一年三造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普通马铃薯一般种植在旱坡地,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李亚文等人开始将之迁到稻田,形成“稻稻薯”模式,实现一年三造,高产且高效。“和旱坡地相比,稻田冬种马铃薯的优势更明显。水稻田土壤湿润,肥力高,稻田土壤更有利于马铃薯生长。”广东粤良种业有限公司郭荣发介绍,遂溪县具有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冬闲耕地30至40万亩,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等待开发。
受疫情影响,不少农产品销售遇到难题,首期“稻稻薯”如何实现丰产又丰收?疫情之下,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第一时间行动起来,指导搭建起“保供稳价安心”行动平台,并开展平台“直播间”“会客厅”,切实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为老百姓的“菜篮子”保驾护航。
李亚文积极响应号召,一手抗击疫情,提前抢收5吨马铃薯驰援湖北一线;一手开通直播,线上开展产销对接谋销路。“通过在线直播我们马铃薯的销路更广了,价格更高了,农民也赚得更多了。”李亚文说,此前一直担忧马铃薯销路,在“保供稳价安心”平台支撑下,网络直播让她看到了曙光。
据了解,李亚文直播当天1小时内有5661名采购商进入会议室,在线文字互动超200人。线上直播介绍了粤黑合作项目稻稻薯背景,并展示马铃薯从田间地头到采摘及装箱环境等,相关专家、种植户均出镜讲解介绍,生动直接地让采购商、投资人等对“稻稻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因此获得大家的认可,收到众多预订、合作、技术交流等的正向反馈。
农产品线上销量大增
转型线上营销的李亚文感慨,直播让她充分感受到互联网惊人的力量,广东发展思路超前,何愁农业步伐慢。资料显示,广东是最早一批将互联网运用在农业上的省份,早已通过直播等新型网络形式带动农产品营销。近两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力推动农业与互联网结合,多次开展短视频营销、互联网带货等实战培训,利用“保供稳价安心”等线上平台架起产销桥梁,让广东种植户、采购商等适应新形式,转变发展思路。
当前,不少种植户纷纷开始转型到线上营销,疫情成为各企业和合作社开展直播卖货的催化剂,让以往无法适应或者接受互联网购物模式的用户开始了新的尝试。美团发布的《2020春节宅经济大数据》显示,过去一个月,蔬菜、肉食海鲜等各类食材销量平均环比增幅达200%。线上经济的急速发展,让同在湛江的徐闻感受到互联网的能量。日前徐闻县县长吴康秀直播推广菠萝,仅用大半天时间就销售3万余件徐闻菠萝。
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像徐闻菠萝这样借力互联网带货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2019年荔枝、火龙果、猕猴桃等都通过“短视频+网红”直播等新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直接证明了网络带货的模式是可行可复制的。深究其因,线上发展具有天然的优势,能实时得到观众反馈,第一时间知道用户需求,还可与更多人互相分享经验技术,进行网络贸易洽谈。李亚文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马铃薯是“救命薯”“温饱薯”,现在是“脱贫薯”“致富薯”。在互联网经济的推动下,马铃薯将逐渐升级为“网红薯”“明星薯”。
积极探索马铃薯网络节
“回想在湛江六年多的日日夜夜,自己战战兢兢,生怕愧对一起努力的百姓。”李亚文说,通过网络直播,销路更广,两地老百姓心里也踏实多了。2014年9月,李亚文带领几个种植户在中国大陆最南端湛江遂溪试种了500亩马铃薯,经过不断摸索和粤黑两地政府帮助,“北薯南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李亚文坦言,得益于互联网的宣传效应,让更多人了解到粤黑合作“稻稻薯”,也更有效地在广东推广利用冬闲地种植马铃薯。
当前,粤黑合作“稻稻薯”正在积极探索马铃薯网络节,意在以网络节吸引马铃薯加工企业的关注,以惠东、恩平、湛江成功经验为切入点,着重发力提升马铃薯附加值。经过政府指导、多方谋划,李亚文认为全面细致地主办一次马铃薯网络节是非常可行的,这或许会成为马铃薯绿色发展集成的新模式。
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实践,经过六年的摸爬滚打,“北薯南种”的模式日渐成熟并不断发展,南北合作愈加深入。从锄头到机械耕种,从人工喷洒到无人机喷洒农药,从线下到网上采购农具、销售农产品,互联网日益成为“稻稻薯”等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两者的碰撞也蕴藏着巨大机遇。
农民正在抓紧采收首期“稻稻薯”成果。
上一篇:
下一篇:
广西环江拿出300万元奖励客商
上一篇:
下一篇:
广西环江拿出300万元奖励客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