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瓶颈亟待破解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0年03月10日
版次:
02
近日,交通运输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9〕45号)的通知。通知称,要落实责任,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系;加大投入,强化农村公路管养资金保障;创新机制,促进农村公路转型发展。(3月9日中国新闻网)
“道路通,百业兴”,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动脉。尤其是对农村而言,公路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已经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脊梁骨架”和“血脉通道”,对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乡村地区城镇化、方便农民生产,均起到巨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农村公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对农村公路助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寄予了殷切期望。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各地将农村公路建设,列入重要民生工程。仅在去年,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就达29万公里,24个省份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客车。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硬底化公路,让农村与外界沟通更加频繁、农业与市场的对接更加便利、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日益增强。然而,农村公路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道路质量一般,经不起大车的碾压;为节省成本而建造的狭窄道路不利于会车,不仅不能保障正常的运输生产,甚至危及行车安全。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甚至对农村后续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应该说,农村道路硬化是国家硬任务,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各地为了完成任务方便群众生活,修建道路时往往不计成本。说是不计成本,其成本终究还是需要有部门来承担。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需求规模大,尽管中央和省资金倾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地方财政有效投入不足。上述公路问题的出现,均与资金短缺有关。
道路三分靠建,七分靠养。随着路网规模扩大、农村产业的迅速发展,再加上改善农村住房等工程的实施,大量大重型车往来,农产品、建筑材料运进运出,道路更容易被压坏。加上农村公路的养护成本不断增加,原来的投入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当下需求。目前,养护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农村公路管养的最大瓶颈。当务之急,就是要根据目前情况重新核算,相应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费用补助标准,完善公路管养体系。
本次意见的出台,可以说正当其时。意见从落实日常养护资金补助政策、优化养护资金支出结构、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强化资金使用监管以及拓宽投融资渠道等层面着手,既提出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采用资金补助、先养后补、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公路养护,也提出发挥群众力量,通过将农村公路群众性养护工作纳入公益岗位等方式,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这些意见的提出,无疑是我国建立农村公路建、管、养、运长效机制的突破口,将有力推动农村公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保障。
(闻夕,公务员)
上一篇:
下一篇:
“隔离费”
上一篇:
下一篇:
“隔离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