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帽子防疫”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4月30日版次:02
| 网议 |
  新闻背景:4月26日,浙江各地小学一到三年级的萌娃们返校复课,横跨99天的史上最长寒假终于结束了。由于一年级的娃娃们对于“一米”没有明确的空间概念。于是,杭州养正小学便想出了这样一个主意!将古代的“官帽”进行大胆改良,安装上了长达一米的帽翅。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和同伴保持安全的距离。(4月27日《钱江晚报》)
  @左崇年:目前,内地31省份中小学或已开学,还有许多中小学开学复课进入倒计时。学校开学复课,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教育成长,牵动着每位家长的心,社会关注度高。我们不仅要严格执行上级的部署和执行相关规定要求,还需要灵活性开创性地因地制宜。诸如小学生戴“一米帽”上课就充分体现了确保安全开学复课的“民间智慧”,这样既可以提醒学生之间保持安全距离,也能提高学生们疫情防控的安全意识。
  @郑桂灵:相对于充满理性和各司其职的成年人复工复产,让幼稚懵懂、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复学复课,更需要周延细致、严密管控的防疫、无疫环境。学校的防控之难不只缘于其乃人员高度聚集的公共场所属性,更在于扎堆聚集、打闹嬉戏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的天性。即便是校方、老师三番五次、苦口婆心地不断提醒,恐也很难让孩子们切实规避肢体接触。
  尤其对于认知度受限、自制力缺失的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不仅很难管控自己的情绪与行为,甚至连“何为‘一米’”的间距概念都恐难有具象的认知。由此解读,“一米帽”的区隔创意,不失为对低年级学生群体的量身定制。既让孩子们对疫情防控拥有时时提醒和现实感知的教育效果,也透过“一米帽”的制作过程实际调动了孩子们想象与动手能力,可谓是一石两鸟、寓教于乐积极创意。
  @徐汉雄:有人说,这“一米帽”像古代官员的帽子,想起了热播电视剧《清平乐》。没错,这种帽叫长翅帽,据称源自宋朝,是为了防止大臣们交头接耳。“一米帽”受此启发,防止学生凑近乎,创意让人眼前一亮。不得不说,这所学校还真是用心了。帽子有趣,又能起到防护提醒的作用,无论初衷还是效果,都值得肯定。
  小学生好动,又比较顽皮,如何让他们戴好口罩,又注意保持距离,并不是件容易事。孩子们在嬉戏中,就可能因为忘情而疏于防护。这顶“一米帽”可起到提醒作用。当然,帽子不是口罩,本身没有防护功能,也可能会碰到同学的眼睛,并非十全十美,这个创意重在从实际出发,做好防护提醒。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