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消费扶贫 带旺“客家香米”

广东省卫健委以江古山村大米赠白衣天使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4月30日版次:05

  医护人员现场领取大米。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林碧连 欧阳方竹

  近日,6000份包装精美的客家香米被运到广东省人民医院食堂门前,作为“五一”慰问品发放给院内职工,致敬白衣战士。这批饱含情义的大米,来自清远英德横石水镇江古山村。作为该村脱贫攻坚的责任单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下简称“省卫健委”)带动直属单位落实消费扶贫工作,以购代捐,拓宽销售渠道,让生态好米走进城市,带旺村集体产业。
  省卫健委驻江古山村扶贫工作队长刘宇,队员王海波、欧阳方竹,村干部林玉威、黄云龙,到现场为医护人员发放大米。现场还专门制作了“致敬省人民医院白衣战士”横幅,以表达对所有医务工作者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的敬意和感谢。
因地制宜
打造“客家香米”品牌

  江古山村位于清远英德横石水镇西北,距离市区遥远,是省定贫困村。2016年起,省卫健委对江古山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多措并举提高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并充分利用专业优势,着力开展健康扶贫,实实在在惠及江古山村民。
  发展集体经济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近两年,省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江古山村委不断研究对策,决定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江古山村的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刘宇介绍,江古山村所在镇是生态农业镇,种植业是农民主要收入。当地阳光充沛、土地肥沃、水质清澈甘甜、富含矿物元素,生长的稻谷口感好,深受群众喜爱。为推动优质农产品融入市场,2019年9月,驻村扶贫工作队向村经济联合社投入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驻村队员与村干部一道,从收购大米到生产加工,从设计包装到品牌建设,从储存运输到销售售后,全程跟进摸索,打造了“江古山客家香米”品牌。
  为响应省卫健委坚决贯彻落实《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号召,此次广东省人民医院采购了6万斤“江古山客家香米”,作为五一慰问品发放给全院职工。
  记者在现场看到,10斤装的大米包装简约但不失特色,包装盒上印制有古朴的农民、稻米和乡村风貌,以及江古山村作为革命老区的标志性建设。
消费扶贫
拉动村集体经济

  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江古山村经济联合社有了自己的核心业务。省卫健委带动直属单位积极落实消费扶贫,推行以职工福利或职工自由选购等方式,以购代捐,以买代帮,助力农产品销售。除了省人民医院大宗认购,2019年底以来,省卫健委及直属单位,包括省疾控中心、省妇幼保健院、省健康宣教中心等14个单位也先后购买了“江古山客家香米”,总数2万斤以上。
  扶贫工作队与村委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拓宽大米的销售渠道,不少单位购买后评价良好,不断有职工成为回头客。省健康宣教中心、省职防院等单位采购散装大米,供应给职工食堂。在英德当地,一些市直机关也成为“江古山客家香米”的客户。截至2020年4月,江古山“客家香米”已经为村经济联合社带来46万元营业额。
链接城乡
村干部“带货”助农

  如何进一步链接城乡,让江古山“客家香米”走得更远,持续为村集体经济赋能?“一定要保证生产的大米无污染,质量过硬。”当驻村工作队拿出发展大米产业的方案时,省卫健委领导特别提出这个要求。
  “江古山村背靠大西山,直饮上空水库水,村民都说这里山好水好无污染,种出来的大米放心吃。”刘宇说,扶贫工作队平时在村里也吃这个米。
  但要生产品牌大米,卖给消费者,还是要用数据说话。于是,扶贫工作队员、省疾控中心的欧阳方竹博士制定详细的稻谷、土壤、水源采样方案,在全村采集了2份水源、5份土壤、5份稻谷样品,分别送至广东省、清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结果显示,江古山村水源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烧开可以直接喝),大米及稻田土壤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拿到这个结果,扶贫工作队和村委对本村的水土和大米质量吃了“定心丸”——“可以放心大胆推荐给消费者了!”
  村干部紧跟时代,成为“带货”能手。扶贫队员王海波拍摄制作了“江古山客家香米”宣传片、图文和广东消费扶贫活动月短视频,发布在微信公众号、抖音,屡获关注和转发。他远在南京的朋友看了也饶有兴致转发并购买。
  下一步,扶贫工作队计划,在今年5月份,以直播带货方式,向更多网友“安利”“江古山客家香米”。
  一品连四方,助农脱贫,惠一份爱,扶一个家,成一个村。刘宇表示,在省卫健委的帮扶带动下,“江古山客家香米”已经成为推动当地特色产业稳定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在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的助力下,当地将不断拓宽思路,提升供应水平和质量,把更多优质农产品提供给广大的消费者,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长远发展,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医护人员现场领取大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