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2版: 健康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教师如何科学护嗓?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0年05月12日
版次:
12
声带小结 声带息肉 慢性咽炎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张阳 杨金珊
张女士是一名小学教师,反复声嘶10年。疫情期间在家办公,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辅导自己的小孩。经常是等到孩子睡觉后,才能安静地录制讲课视频,连续熬夜让她近1个月来声嘶加重、讲话费力,咽喉疼痛。近日,她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经过医生问诊及动态喉镜检查,被诊断为双声带小结、慢性喉炎。
该院院长助理、耳鼻喉科主任郑亿庆教授表示,张女士这个问题是典型的“职业病”。国内研究数据显示,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嗓音疾病总体患病率为33.81%,远高于普通人群6%的发病率。肥厚性声带炎、血管性声带炎、声门闭合不全、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都是教师较为常见的嗓音疾病。
“话多”者嗓音很受伤
郑亿庆教授介绍,嗓音疾病患者以女性居多,好发于性格外向、性情急躁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交流日益频繁以及环境污染加重,嗓音疾病患病率逐年增加。
嗓音的产生机制较为复杂,由肺部的空气动力、声带的运动与振动、咽腔鼻腔口腔及唇齿舌等的构音与共鸣协同作用产生,涉及音量、音调、音质、声时及共鸣等,任何一方面出现异常,都可发生嗓音障碍与疾病。临床常见因嗓音滥用导致的功能性发声障碍,以及心理因素导致的器质性嗓音疾病。
其中,器质性嗓音疾病以反流性喉炎、急性感染性喉炎及声带良性病变最为多见。在女性器质性嗓音疾病患者中,15%的患者存在内分泌异常。
除了教师群体,接线员、播音员、主持人、演员、歌手、窗口行业人员、推销员、售货员等职业用嗓人群,以及长期吸烟喝酒、年龄四十岁以上的男性,话多、喜欢大喊大叫的儿童,也容易患嗓音疾病。
接受专业嗓音训练
那么,如何预防嗓音疾病?郑亿庆教授给出以下建议:
1.培养良好的用声习惯。讲话要适量,切勿过度用嗓。生病尤其感冒的时候,声带黏膜充血水肿,应尽量少用嗓。女士经期时减少用嗓,注意休息。
用声前后15分钟内,最好不要喝水,更不要饮用过热、过冷、过于刺激的水或饮料。
2.保持良好健康状态。包括经常锻炼身体,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炎性疾病的发生。此外,人的声音极易受情绪影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避免大怒大悲、忧伤恐惧等不良情绪,也能保护嗓音。
3.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不熬夜。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切忌暴食暴饮。少食糖份过多、干燥、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葱、大蒜、芥末以及过于油腻的油饼、油条、大肥肉、红烧肉等。禁烟酒。坚持用淡盐水漱口,可以有效预防炎症,保护嗓子。
4.嗓音训练。用声不当是引发嗓音疾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长期不正确的发音,就会引起炎症、声带疲劳、闭合不良等,接受专业的嗓音训练,是预防嗓音疾病和改善病情的有效方法。
5.合理安排课时。短时间内用嗓负荷过重、大课室环境下需要提高嗓音音量等因素更容易导致教师嗓音疲劳。因此,教师们应该合理安排单日授课课时数,如果班容量太大可以借助扩音器等,有利于减少嗓音障碍的风险。
声带小结 声带息肉 慢性咽炎
上一篇:
碳酸饮料莫贪喝
下一篇:
七旬翁气促十年置换“心门”治愈
上一篇:
碳酸饮料莫贪喝
下一篇:
七旬翁气促十年置换“心门”治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