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高州龙眼是个宝 开发利用做得好

2020茂名高州龙眼文化节启动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6月23日版次:06

  高州分界镇储良龙眼母树。

  南方农村报记者 晁海娟 陶磊 魏变胜

  “这个就是高州储良龙眼,皮薄、肉厚、核小、爽脆、清甜带香!”6月20日,2020茂名高州龙眼文化节启动仪式在高州分界镇储良龙眼母树公园举行,60位网红现场直播推介高州龙眼以及龙眼加工品龙眼干、桂圆肉、龙眼红枣茶等,吸引上千万人次观看。
  高州分界镇储良村是储良龙眼的发源地,储良之名正是由储良村而来。储良龙眼曾多次在国内外水果评比中获金奖,有“中国金牌龙眼”之美誉,高州也因此被称为“中国金牌龙眼之乡”。
  品尝着清甜可口的龙眼,实地探访并了解储良龙眼母树的发展历史,参会人员及直播网红纷纷感叹,“来到高州才知道,高州龙眼是个宝!”
1到1个亿,储良母树“子孙”多
  77年前,茂名高州储良村人莫业坤采回两棵野生龙眼种苗,种植在庭院里,其中一棵得以存活。那时候的他不会想到,未来某一天,这棵树的后代会在全球各地生根发芽。
  上世纪80年代起,通过嫁接、圈枝等方式,这棵树有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从高州到茂名、湛江,从广东到福建、广西、海南等地,从中国传到越南、缅甸、泰国、老挝等国家。这棵树就是储良母树。
  2019年,全球储良龙眼种植面积超250万亩,以每亩40-50棵龙眼树来算,目前全球有超过一亿棵储良龙眼树。
  记者在在分界镇储良母树公园看到,3人才能完成合抱的母树就位于公园中心,为了保护它,周围围了一圈栅栏,外边放着“储良母树”石碑,旁边第一代和第二代储良龙眼树旺盛生长着。
  分界镇龙眼产业发展逐渐成规模,不仅是中国桂圆加工第一镇,也是全国最大的龙眼干、鲜果集散地。目前全镇有龙眼加工专业村63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个,大型桂圆肉加工厂2个,专业合作社59家,桂圆肉加工专业户800多户。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区)和越南、泰国、老挝等国家的龙眼鲜果一般都先汇聚到此,再分散到当地后再次汇集到分界,销往全国各地。
专人管理,打造“母树文化”
  高州龙眼种植面积共32万亩,年产量18万吨以上,其中储良龙眼种植面积26万亩,占高州总面积八成。
  据了解,高州储良龙眼先后获评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全国优秀龙眼产品、广东省名优龙眼品比第一名,并被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收入全国优稀桂圆基因库中贮存。高州龙眼肉、龙眼干也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04年,储良龙眼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村里大人小孩都知道这棵以村名命名的龙眼树,大家都十分自豪!”中共高州市分界镇储良村委书记黄源振告诉记者,由于储良龙眼多次在国内外水果评比中获金奖,村民又叫它为“金牌龙眼”。为了保护储良母树,储良村安排了专人对母树精心管理,并修建了储良母树公园,打造“母树文化”。
  启动仪式现场,茂名市恒基混凝土有限公司以68万元高价成功拍下今年储良母树的采摘权。“我们希望能进一步挖掘母树价值!”黄源振称将依托产业发展、文旅结合等多元化营销方式,延伸储良母树价值链,推动龙眼产业发展。
三产融合,推动龙眼产业集群
  作为世界储良龙眼发源地,高州立足龙眼资源优势,整合多个涉农项目,统筹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正全力打造全国最强的龙眼产业集群。
  近年来,高州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加快推进省级龙眼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创建龙眼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三大基地,质量控制体系、产业科技体系、品牌建设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等不断完善。
  2020茂名高州龙眼文化节以“品金牌龙眼 促产业发展”为主题,将顺应趋势,主动拥抱互联网经济,用新的营销模式,推动高州农产品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我们希望借此机会全方位展示高州资源优势,借助荔枝、龙眼品牌效应,大力推介高州丰富的农业资源、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游、生态游、康养游,提升高州新形象。”高州市副市长岑解明说。
  据了解,文化节策划了一系列活动,6月20日的启动仪式只是第一站,旨在让更多人熟悉并了解储良母树。接下来,还有多场活动推进。6月29日,高州将举办龙眼文化节采购商对接大会,邀请全国地采购商参与,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促进龙眼销售。7月11日,将举办龙眼文化节开幕式,不仅开设直播间和展位,也会对高州龙眼种植工匠、本地十佳企业、本地优秀青年企业、外地加工企业等进行表彰。

  高州分界镇储良龙眼母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