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9版: 农化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广东出台方案防控红火蚁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0年06月23日
版次:
09
红火蚁危害农田,对农户也造成潜在威胁。
南方农村报记者 王俊涛
6月17日,有网友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互动交流平台反映,河源市东源县蓝口镇农田的红火蚁覆盖率极高,并发出调研和防控的请求。针对此情况,6月18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广东省红火蚁阻截防控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市要抓好全省红火蚁阻截防控工作,切实提升红火蚁防控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遏制红火蚁疫情恶性蔓延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据了解,红火蚁是重大外来有害生物,2004年在广东湛江吴川市首次发现,之后陆续扩散至全国12个省(市、区)378个县级行政区。目前,广东省红火蚁发生范围广、危害程度重,全省发生面积283万亩,范围涉及21个地级市113个县(区、市),4级以上重发生水平面积占总发生面积的7.5%。
阻截诱杀
建立灭蚁档案
方案要求,各地市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生物安全风险管控和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广东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建立“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持续压低发生区红火蚁种群密度,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危害损失,避免出现红火蚁恶性伤害人畜事件和造成大面积弃耕。
方案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积极组织开展植物检疫监督检查,加强对当地生产的农作物种苗、花卉、草坪等带土植物的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严禁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植物及其产品调出,防止疫情随植物及其产品传播扩散。加强对调入的带土植物、植物产品进行查检和复检,防止疫情传入。对产地和调运检疫中发现的红火蚁疫情及时采用触杀性药剂浸渍或浸灌进行除害处理。
红火蚁防控主要采用饵剂诱杀为主、粉剂和灌巢灭杀为辅的化学防治技术。在每年4-5月份和9-11月份等红火蚁防控关键时期,因地制宜组织开展红火蚁统一防除工作。对蚁巢密度较低且分布较分散的发生区,可采用毒饵法或粉剂法进行单蚁巢处理;对蚁巢密度较大、分布普遍,或诱集到红火蚁数量较多、分布普遍但活蚁巢密度较低的发生区,可采取毒饵撒播法进行防治。
在红火蚁严重发生区域,可采用“二步法”开展防治,即先大面积撒播毒饵,再用饵剂或粉剂灭治单个蚁巢相结合的方法;在人体健康或重要设施等受到严重威胁、急需尽快处理的发生区域,可采取药液灌巢法、粉剂灭巢法开展防治。红火蚁化学防治应选用“三证”齐全、低毒、高效的红火蚁专用药剂产品,饵剂的饵料要求引诱力强、颗粒大小适中、易于工蚁搬运。
方案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红火蚁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指导专业化服务组织等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规范作业,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制度,建立服务档案,如实记录作业的时间、内容以及使用药的名称、用量等。根据《红火蚁监测规程》(GB/T 23626-2009)《红火蚁防控效果评价标准》(DB44/T 1323-2014)《红火蚁专业化防控实施规范》(NY/T3541-2020)等规定,组织植保专家或技术人员对防治效果进行检查和验收,原则上一次施药防治效果达80%以上、二次施药后的防治效果达95%以上。对违反《农药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规章要求的行为要依法查处,对达不到防治效果的产品和服务的服务商进行通报,并纳入“黑名单”管理,两年内不允许其参与政府采购。
速建专家组
保证蔓延速度低于1%
方案强调,各地要加强防控专业队伍建设,扶持、引导本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乡镇、村等组建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红火蚁等农作物病虫疫情防控服务。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组织和发动有条件的镇、村,探索组建以本地居(村)民为主体的红火蚁防治专业队,并为队伍提供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
最终目标为:2020年全省红火蚁扩散蔓延速度控制在1%以下,重发生水平(平均每100m2活蚁巢数为≥1.1个,或平均每监测瓶红火蚁数≥150头)面积控制在总发生面积的5%以下;力争到2022年全省红火蚁扩散蔓延速度控制在0.3%以下,重发生水平面积控制在总发生面积的3%以下,其中公共区域红火蚁基本控制在中等以下偏轻发生水平(平均每100m2有效蚁巢数≤0.5个,或平均每监测瓶红火蚁数≤100头)。
为适应当前红火蚁阻截防控工作需要,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成立广东省红火蚁防控技术指导专家组。专家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1名、成员8名,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陆永跃担任组长,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吕利华担任副组长。
红火蚁危害农田,对农户也造成潜在威胁。
上一篇:
下一篇:
7.3吨假劣农资被集中销毁
上一篇:
下一篇:
7.3吨假劣农资被集中销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