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请善待不会玩手机的老年人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0年06月30日
版次:
02
近日,一则“大爷无健康码徒步千里”的新闻引起热议,由于老人没有随身携带智能手机,无法扫码乘车,几小时的车程生生走了大半个月。最近官方辟谣,大爷实际上乘坐了火车,并无网传徒步千里的情况。大爷的故事虽被舆论带偏,但关于老年人在数字时代面临种种不便甚至遭歧视的讨论,并未就此打住。
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2G、3G、4G、5G,新技术层出不穷令人目眩。年轻人在享受这些技术红利时是否想过,身边还有不少老年人未能加入这场狂欢。没有电子健康码的老人们,进不了公园游玩;不带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在银行办事大厅焦虑徘徊;被公共交通抛下的老年人,也是屡见不鲜。动不动就要二维码支付,时不时来个小程序打卡……信息化覆盖至社会的每个角落,同时也造就了一条数字鸿沟,把数量庞大的老年人拦在城外。
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也就是说,有5亿人是不上网的。这5亿人当中,除去一部分未成年人,大多都是老年人。这些老年人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村老人。面对逐年扩大的数字鸿沟,他们成了智能手机时代的“失语者”。疫情期间特殊的社会控制,只是将这种现实以一种更加夸张的方式呈现。在奔涌的技术时代,如何面对庞大而沉默的数字遗民,考验着我们的社会伦理和管理智慧。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老年人与网络都是绝缘的。在PC(个人电脑)时代,极少见到老年人的身影,各大论坛也鲜见老年人的声音。比起相对复杂的电脑操作,到了智能手机时代,技术门槛大为降低,尤其是随着微信等平台的推出,越来越多老年人逐渐成为主角,甚至可以与年轻人分庭抗礼。可见,从技术上来说,让老年人参与进来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当然,要想彻底消除老年人面前的数字鸿沟并不简单——至今仍有许多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况且,村里网络使用成本仍未降到他们可以接受的范围。
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这貌似一个技术问题,但如何对待这些老年人,却又是一个社会问题。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教授、老年病学家路易丝·阿伦森说:“我们如何对待长辈,既决定了老年人的现在,也决定了未老先衰者的未来。”在大家都习以为常的移动互联时代,我们不禁要问,老年人必须学会用手机吗?一个人性化、有温度的社会,不能强行将没有“奔跑”能力的老人推上信息高速的“快车道”。
不可否认,科技的进步无法阻挡,我们没必要像堂吉诃德大战风车一样与时代对抗。但面对不会玩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整个社会不妨多些宽容和耐心。社会治理不仅要关心多数大众的利益,也要兼顾少数弱势群体的权益。政治哲学家罗尔斯认为,只有在每个人都受到无社会差异的对待时,正义才会出现。在其名著《正义论》中,他曾为我们展示过一副“无知之幕”的图景,这个幕布屏蔽掉个人的所有特殊信息,确保每一参与者享受公平的竞争机会。按照这个假说,大家理应公平对待弱势群体,因为每个人都可能是其中一员。衰老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阶段,善待那些不会玩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其实就是善待未来的自己。
(赵家明,媒体人)
上一篇:
下一篇:
“停食疗法”
上一篇:
下一篇:
“停食疗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