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宰猪卖肉11年,他布局产业链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8月13日版次:09
  南方农村报记者 王文强 叶定泽
■ 达人档案
  达人姓名:遆俊岭
养殖区域:广东韶关
养殖规模:年出栏商品猪40万头,计划2025年生猪出栏100万头。
关键技术:分地区布局,缓解土地压力;顺应国家“调猪转运肉”政策契机,打造完善全产业链条。
  从国营企业出走的遆俊岭下过猪场养过猪,做过贸易商卖过药,不安逸好折腾,他认为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养猪十一载,遆俊岭现任广东广汇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成就了一番事业。
将种猪基地布局到云南
  1997年,22岁的遆俊岭大学毕业后进入当地国企工作,恰逢当时企业改制,他辞职南下,首站来到广东一大型猪企,在这里开始了养猪生活。他从基层技术员一路做到场长,期间经历了跳槽,后来又合伙干起了畜牧贸易商。过往经历不仅让遆俊岭洞悉了畜牧业门道,同时还积攒了创业资本,为其养猪创业打下了基础。
  2009年对遆俊岭而言是人生与事业的转折点。这一年遆俊岭选择回归养猪老本行,共筹集了300万资金,注册成立了韶关市广汇畜牧有限公司,也就是现在广汇农牧的前身。
  在遆俊岭团队精心经营5年后,时值环保风暴,限养让养猪企业陷入一地难求的窘境。眼看在本土的扩张阻力重重,遆俊岭开始思考“出走计划”。
  或许是运气使然,当时急切想扩张规模的遆俊岭偶然窥见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2016年云南楚雄招商引资,同时为响应国家产业转移的号召,我就计划把种猪基地布局到云南。”说干就干,同年公司就投资3000万元在云南成立了帝福养猪公司。
  “非瘟在2018年8月爆发,我们从当年年底就开始认识到问题严重性并抓紧布局。”疫情爆发后遆俊岭加大对云南帝福种猪场保护力度,现在这里成为广汇农牧快速扩产扩张的“弹药库”。遆俊岭介绍,目前广汇农牧的种猪仅留四成自用,其余均外销给集团猪企。目前通过卖种猪一方面保障了广汇农牧充裕资金链来源,另一方面帝福种猪在业内开始小有名气。
以“集团+公司”模式逆势扩张
  在充足种源的支撑下,广汇农牧创新商业模式,利用集团+公司的合作模式开始逆势崛起。遆俊岭说,非瘟后这类传统规模猪场有三大压力:首先在防非方面不专业,复产难实现;其次资金运营压力大,不易复产;最后在防控非瘟技术方面缺乏,不敢复产且很难守住成果。而广汇农牧的优势在于通过合作可帮助猪场做好生物安全、洗消监测等一应俱全的防非体系。最重要的是广汇农牧有“种”,这是一个猪场复产的利器。
  在这轮复产扩张中,很多上市猪企凭借资本优势大力圈地,但遆俊岭却坚持通过改扩建扩产以及合伙养猪的模式稳步发展。遆俊岭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假如原来猪场可以养2000头母猪,升级改造后可以养5000头,可以很好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尤其对于寸土寸金的广东而言这样做再适合不过了。”因为有种源保驾护航,广汇农牧扩张步伐加快,从2019年10月份迄今,广汇农牧已签约合作8家大型猪场,同时通过收购、租赁中小猪场自养。
  在新模式推动下,以种猪、猪苗销售做后盾,广汇农牧资金回笼很快,良性循环的资金为猪场改扩建以及延伸产业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
  现在广汇农牧年出栏可达40万头,已是韶关本土排名前三的企业,公司在2013年和2018年相继被评为韶关市农业龙头和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按照规划,2025年生猪出栏将实现100万头,意味着广汇农牧不久即将迈入百万级巨头行列。
打造全产业链融入湾区建设
  目前,广汇农牧的养殖版图呈现明显区域化特征:云南重点打造种源基地,广东则以育肥为主。遆俊岭说,这样的布局更有利于利用西南和湾区各自优势,一方面云南养殖基地地理环境好,利于优化养殖,进一步可摊减饲料等成本,同时利于保护种猪不受非瘟疫情侵扰;另一方面广东作为消费大省,湾区建设正如火如荼,恰逢其时。实际上广汇农牧正在谋划更大的一盘棋。
  目前养猪利润高企,很多企业蜂拥进场可能导致后期行情坍塌,作为普通养殖企业,此时更应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思良策。遆俊岭认为,只有打造全产业链才是企业的上上策,因为猪价正常期利润都聚焦在屠宰及消费端,如果延伸产业链,打通消费端就可以保住利润。遆俊岭表示,当前依托于广汇农牧的产区布局特点,打造完善全产业链条有独特优势,而且广汇农牧发展已十余年,如今赶上国家在推动“调猪转运肉”政策契机,在这个重要节点应再部署规划。
  “布局打通全产业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广汇农牧正在推进的重大工作”遆俊岭说道,今天广汇农牧布局全产业链时机较为成熟,坐拥天时、地利、人和。按照规划,广汇农牧将在韶关市浈江梨市镇投资1.5亿元建造屠宰分割、仓贮包装、冷链配送一体化屠宰加工基地,目前屠宰基地的用地都已落实。

  疫情爆发后,种猪场成为广汇农牧快速扩产扩张的“弹药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