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谢绝来电”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09月03日版次:02
| 网议 |
  新闻背景:对于商业性短信息和商业性电话的管理拟再次加码。据媒体报道,日前,工信部就《通信短信息和语音呼叫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拟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未经用户同意不得进行短信或电话营销。未来,工信部还将组织建立全国统一的“谢绝来电”平台。(据9月1日《北京日报》)
  @张国栋:骚扰电话可谓由来已久,虽然有关部门一直在努力,却是打而不绝。其中原因,除了利益驱使,违规成本太小,恐怕还在于缺乏“狠招”,未能打到其“七寸”,结果让骚扰电话有机可乘,有利可图。好在新规正在拟定,“狠招”亦将派上用场,发挥威力,后续整治效果无疑值得期待。
  当然,骚扰电话是个顽疾,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新规还是“狠招”,有关部门不应一发布了之,除了必要的跟踪、督导和检查,还应继续发布相关实施细则,进一步界定更明确的罚则,适时公布企业红黑榜名单,并可考虑将违规企业行为纳入我国信用体系,这样才能确保相关举措都能逐步落到实处,确保整治成效。
  @文魁:对待电话骚扰,一方面需要织好一张张“法网”,健全个人信息保护机制。无论是对骚扰电话负有监管之责的电信运营商,还是对保护用户隐私负有监管之责的企业主体,以及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切实应履行责任,要采取治理措施,建立预警监测、大数据研判等机制,通过技术手段等措施,防范未经用户同意或者请求发送的商业性短信息或拨打的商业性电话。
  另一方面,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骚扰电话,让骚扰电话扰民受到应有的严厉处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骚扰电话涉嫌违法,法律规定得清清楚楚,有法可依更要有法必依,没有人希望看到“徒法不足以自行”的尴尬。唯有法治,才能让骚扰电话远离公众。
  @张国栋:人工智能电话销售系统的滥用,骚扰电话的“魔高一尺”,暴露出科技的发展突破了监管的约束。魔道相生相克,这些年电话骚扰屡禁不止,除了违法成本低、收益相对较高、行业风险小,与其技术的不断升级密不可分。这已不是单单依靠现有法律制度所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必须痛下决心,做到“道高一丈”。
  首先,电信运营商要发挥真正的规制作用,打破利益链条,采取更加有力的技术防范手段和处理措施,强化源头治理,有效遏制呼叫中心的违规经营行为。其次,相关监管部门需要加大监管处罚的力度,特别是对于电信运营商的治理成效加强监管,提高骚扰电话的违法违规成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