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绝不允许穿着习俗的马甲拦路打劫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0年10月08日
版次:
02
趁“十一”长假的结婚高峰期,专门组团拦婚车要红包?这已不止是陋习问题,恐怕还涉嫌违法!近日,在河南信阳潢川县,几个宾馆和路口都会聚集许多年纪大的老头老太太,他们在十字路口徘徊,看到婚车经过便蜂拥而上,上前拦住要红包和烟,索要“彩头”,不给就堵在车前不让走,令办喜事的群众怨声载道。(10月7日澎湃新闻)
结婚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无论在新人眼里,还是在家人心中都希望有一场完美婚礼。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进入婚姻意味着新郎新娘社会层面的“成人”,标志着他们进入新的人生阶段;婚庆活动具有公开性和象征性,通过一些仪式性活动来分享喜悦,庆祝新婚夫妻获得新的社会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讲,讨喜和适度的闹婚一样,都是传统婚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有些闹婚的人越玩越过火,比如在婚礼上将新郎捆绑上树,衣服扒光都已经算是轻度玩笑,很多地方甚至出现猥亵新娘伴娘的奇葩风俗。这类行为,让本该成为美好回忆的婚礼,变成了不堪回首的囧事。作为“闹婚”的一个变种,“讨喜钱”本来是让亲朋好友通过向新人讨要小红包沾点喜气,进而增添婚庆的仪式感和热闹气氛,其设置的初衷跟外人也没什么关系。因此,那种在路上拦车要钱的行为,与拦路打劫的李鬼并无二样。
一个体面的人,一个懂得基本法律法规的人,不会只顾自己的小算盘却不顾别人家的利益诉求。拦婚车“讨喜钱”显然是把习俗当成了抢劫的挡箭牌,将办喜事者当成了任人宰割的冤大头,为达成“捞一笔”的发财梦,不惜耽搁新人婚礼、阻碍交通出行,其行为着实令人不齿。放在现代语境下,该行为已经与婚俗无关。一方面,拦路讨喜钱给新人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符合法律对“敲诈勒索”的定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另一方面,该行为会造成交通堵塞,危害交通安全。
既然危害如此之大,“拦路讨喜钱”的现象为何还频频发生?这恐怕与婚礼当事人的心态有关,更与整个社会对此行为的惩罚力度有关。婚礼宴会是特殊场合,对很多人来说一生也就一次,于是新人对拦路人多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而拦路的人也知道当事人既赶时间举办仪式和宴席也不愿意丢面子,因此在博弈中会“狮子大张口”。再加上他们缺乏法治思维和规则意识,于是将讨喜钱当成生财之道。同时,法律对此类行为的惩罚力度过低,即使有人被抓现行,也只是批评教育,顶多被要求退回喜钱。对有些人来说,这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不管怎么说,违法就是违法,任何披着传统习俗外衣的借口都是耍流氓。这个道理,参加婚礼的新人要懂,从而对此类行为进行抵制并报警。执法部门也应该明白,在公共道路上拦车并强行索要钱财,更是法律严厉打击的对象。现代文明社会,不应该允许此类拦车讨喜钱的丑行上演。
上一篇:
下一篇:
“景区停车”
上一篇:
下一篇:
“景区停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