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58亩混养塘盈利70万元“鱼虾混养”模式搭起致富桥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10月08日版次:10

  “鱼虾混养”成为东北村村民致富法门。

  “江苏粤海和东北村村民就如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同舟共济才能促进东北村水产更好发展。”9月28日,在江苏省连云港板浦镇东北村村委办公室内,江苏粤海携手东北村村委举办东北村“粤海村”创富工程启动仪式。该活动作为粤海饲料集团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富民兴村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东北村水产业升级转型的意义非凡。
  东北村水产业发展灵活,调整速度快,村民养殖积极性较高。2012年东北村养殖面积仅有1000亩左右,周边村民模仿兴化、高淳地区养殖螃蟹,养殖效益却不理想,当地亩产平均仅有100斤/亩左右。加上,东北村养殖区分散,流通资源不集中,市场卖价往往比螃蟹主产区低0.5-1元/斤,精养螃蟹并未能给当地村民带来良好的收益。
  2013年东北村养殖规模大幅扩展,养殖水面增至3000亩,不少村民也开始调整养殖品种,纷纷尝试精养白虾。自此东北村形成精养虾蟹的产业结构,其中60%水面养殖白虾,30%水面为螃蟹。事实上,由于受到技术水平、风险意识等多重因素影响,村民两次调整养殖品种,并连续3-4年摸索养殖,整体盈利水平反而持续下滑。“个别村民反复调整养殖品种,搞得连年亏钱。”
  2017年之后,江苏粤海进入东北村,当地养殖情况逐渐迎来新变化。据了解,江苏粤海服务团队根据当地养殖水平和习惯,主推“鱼虾混养”模式,建立简单可控的管理模式,降低病害治理成本。村民将出鱼效益平摊养殖成本,以出虾效益作为主要盈利,每年养殖效益明显增长,不少村民逐渐走出亏本泥潭。
  “鱼虾混养”模式得以推广和升级,老党员郑叔起到关键的桥梁作用。由于东北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产业基础条件差,村集体曾有贫困户60户,贫困人口140人,郑叔作为一名基层老党员,一直致力推动村里水产养殖业发展,为村民尽可能创造效益。
  2017年江苏粤海进入东北村市场,带来了优质产品、技术和理念,郑叔主动将自家40亩池塘作为示范点,向村民展示“鱼虾混养”模式和技术指导。每年郑叔还组织村民参加江苏粤海技术塘头会,参观学习饲料生产流程,致力提升村民养殖知识和理念。
  另外,郑叔把自己住房改成村民临时的饲料存放点,义务为村民中转饲料,辐射全村各个角落。同时,郑叔还发挥村民与银行的桥梁作用,为村民解决养殖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
  在老党员郑叔和江苏粤海的共同努力下,如今,东北村不少村民变成了致富能手。村民老席便是其中之一。老席有58亩混养塘口,2019年7月底开始陆续出虾,每周出虾1次,截止10月份池塘亩产可达700斤/亩左右,最后一批次规格为25头/斤,其中虾效益就达万元/亩。10月份之后,混养草鱼量达2000斤左右,鱼虾整体盈利达到70万元。“鱼虾混养盈利可观,今年养殖规模扩大到150亩。”老席提到。
□邓汉文
  “鱼虾混养”成为东北村村民致富法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