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1版: 要闻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农业生产托管如何破解“谁来种地”难题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0年10月13日
版次:
01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 农业农村部官员11日在全国农业生产托管工作推进会上表示,为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发展水平,下一步将通过引导发展多种托管模式、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发展、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完善制度安排等七大措施,不断推进包括农业生产托管在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
农业农村部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介绍,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一个战略性大产业,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是其中一个主要生产方式。目前,“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且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每年有3亿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是一个问题。农业生产托管是在土地经营权不流转的情况下,将生产环节委托给专业化机构,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有效解决农民“不会干、干不动、不愿干”等问题。农业生产托管是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式,能够有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痛点,提升农业经营效率,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应。
张天佐表示,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集中采购农业生产资料,成本节约在10%至20%以上。而集中成规模的社会化服务通过集成先进技术、标准化生产、提高机械的作业效率等途径,不仅大幅度降低了农业作业成本,也带来了可观的增产效果。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15亿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8.6亿亩次,托管服务组织达44万个,服务小农户6000多万户,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另外,今年1至7月,供销合作社全系统托管面积达到1亿亩,建成农业生产服务中心1.4万家。采取全托管、环节托管、关键环节综合托管等多种托管方式,依托农业生产服务中心为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耕、种、管、收、加工、储、销等全程服务。2019年,供销社全系统实现农业生产服务收入221亿元。
上一篇:
村委会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有助于加强村干部工作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
上一篇:
村委会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有助于加强村干部工作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