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手术切除喉癌重建喉腔避免失声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10月13日版次:12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黄睿 张阳

  因声音嘶哑并呈进行性加重4个月,65岁刘伯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就医,诊断为声门型喉癌。日前,该院耳鼻喉科蔡谦副主任医师为其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了病灶,并采用颈阔肌皮瓣进行了修复,术后发声功能良好。
  声门型喉癌术后“失声”,是很大部分患者需要面对的问题。蔡谦表示,颈阔肌皮瓣结构和声带结构极其相似,采用该皮瓣修复患者可以恢复良好的发音效果。
声音嘶哑数月原是喉癌
  今年初,刘伯开始出现声音嘶哑、咽喉不适的症状,以为是慢性咽喉炎自行服药,但症状没有好转,及至4个月前发展为沙哑、发声无力,于是前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
  接诊的蔡谦副主任医师详细询问刘伯的病情后,为他做了电子喉镜检查,结果显示左侧声带固定,声带表面长了菜花样肿物,病理组织活检显示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结合喉部MRI检查,最终诊断为左侧声门型喉癌(T3N0M0,中分化鳞状细胞癌)。
  喉癌手术要切喉,是不是就意味着以后不能正常说话,就此失声了?想到这,刘伯十分担忧。
  蔡谦解析道,根据肿瘤大小及肿瘤侵犯组织的程度,恶性肿瘤的原发病灶在临床上一般分为四个级别,严重程度由T1向T4递增。T1声门型喉癌可以经口激光显微手术(TLM)治疗或者放疗(RT),治疗后患者基本可以保留发音功能。而对于较大的单侧T2或T3声门型喉癌,其中一部分患者也可以采用经口的激光显微手术,不过需切除较广泛的喉部组织,术后组织缺损比较多,若未及时进行修复,治疗后的发音效果比较差,声音嘶哑严重,患者讲话费力并且不易辨识讲话内容。
  针对刘伯这样的患者,涉及较大范围的喉部病灶切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手术团队采用颈阔肌皮瓣修复切除肿瘤后的喉部缺损,重塑患者发音结构,成功保留了患者正常嗓音,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颈阔肌皮瓣替代声带
  经过充分沟通,刘伯决定住院接受手术治疗。
  蔡谦副主任医师主刀为其进行了“气管切开+左侧颈择区性淋巴结清扫+左侧垂直半喉切除+颈阔肌皮瓣重建喉腔”手术。手术时长约2小时,手术切除声带及部分甲状软骨,先采用颈前带状肌作为支撑修补创面,再使用颈阔肌皮瓣重塑发音部位。
  蔡谦介绍,颈阔肌皮瓣结构和声带结构极其相似,因此经过修复后患者可以恢复良好的发音效果。“为了避免影响术后呼吸功能和发音功能,修复组织体积要适量,不能过于拥挤也不能过少。”
  手术顺利完成一周后,刘伯已经可以进食,一个月后医生为其拔除气管套管,术后3个月复查纤维喉镜显示皮瓣生长良好,发声时喉动态镜下可以看到皮瓣形成皮瓣波。
  “就像从没有做过手术的样子,除了颈部有手术的痕迹,其他方面和正常人无异。”对于手术效果,刘伯表示满意。
  据蔡谦副主任医师手术团队对颈阔肌皮瓣转移修复喉腔术后发音效果进行的统计,发现单侧声带病变为主的T2、T3声门型喉癌开放性手术中,颈阔肌皮瓣是一个非常好的重塑发音结构的组织,术后有69.6%的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发音功能,该技术得到同行的认可并已在国际头颈肿瘤的顶尖临床杂志Head Neck上作为封面文章发表。
 延伸
声嘶超过3周要警惕
  刘伯所患的声门型喉癌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疾病?出现哪些症状时需要注意?
  据统计,喉癌在头颈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二,占全身恶性肿瘤1%-5%。声门型喉癌是指原发于声带的恶性肿瘤,是喉癌中最常见的类型。
  因喉部是人体的吞咽、发音和呼吸器官,因此喉部疾病往往会导致发音障碍和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是声门型喉癌早期最典型表现,常伴有发音易疲倦、无力,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慢性咽喉炎、感冒”。随着病情加重,声音嘶哑程度可能逐渐加重,甚至失声。由于声门是呼吸道最狭窄的地方,声门型喉癌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影响声带外展,导致声带运动受限,加上肿瘤组织阻塞,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鉴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喉癌治愈率的关键,蔡谦副主任医师建议,凡年过40岁,有声音嘶哑或其他喉部不适超过3-4周,并且经过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都应到耳鼻喉科进行详细的检查。
  如果间接喉镜或者纤维喉镜发现声带表面粗糙,甚至出现菜花样新生物,就需要取组织病理活检。病理确诊为喉癌的患者,还需进行喉部CT或MRI检查,明确肿瘤分期。
  术前术后纤维喉镜结果对比。

下一篇:三则足浴方寒露脚不寒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