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地方土猪卖肉利润可观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0年10月27日版次:11
  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 李宗林

  非瘟情况下,很多养殖场面临缺猪难题,从国外引进瘦肉型种猪是大部分企业的首选。近日,在2020西南养猪大会上,四川农业大学动科院院长、教授李学伟表示,传统的引种对象以“杜长大”为主,但近几年因为皮特兰瘦肉率高、料肉比好,国内开始大量引进,引种格局有从“杜长大”向“皮长大”迁移的趋势。
  李学伟认为,“后非瘟时代,不光需要好的‘种’,选配也至关重要。”当前很多猪场用杜长大做母猪,最后发现非常难养,在猪价回归到正常年份时首先会被淘汰。李学伟认为,要对种猪杂交生产系统优化,建议可使用三品种轮回终端杂交系统,通过轮回杂交方式生产母猪,再将杂种母猪与终端的杜洛克公猪生产商品猪,改善生产性状提升经济价值。
  这种方法还具备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为猪场搭建封闭遗传体系。大型猪场建立自己的核心群、公猪站,新建商品场母猪由扩繁群提供,建群后封闭不再引进活猪。小型企业可以选择与大公司合作,单独做商品群、扩繁群。
  地方猪在现阶段同样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活用地方猪优势,“不卖猪,只卖肉”打造高端猪肉,地方土猪具备极高的利润空间。同时将地方猪与外种猪杂交,打造新的优质种猪,也可以有效解决种源紧缺的问题。李学伟强调“本地猪在今天依然大有作为!”
  留种的母猪必须经过筛选,对其进行外貌评定。背腰平直,腿臀丰满,注意前肢和肩部间的结合和角度,尤其注意观察母猪的乳头大小和排列发育情况,外阴发育不良的母猪容易遇到交配和分娩困难,需要及时淘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