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2版: 健康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微创手术矫正40年“大脚骨”
湖南阿姨脚趾肿痛无法穿鞋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0年10月27日
版次:
12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江玲
通讯员 彭逢美 朱钦文
日前,家住湖南长沙的方女士来到广州旅游,爬山时双足大拇趾剧烈疼痛,无法穿鞋行走。遂到往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求医,经微创矫形手术,告别了困扰她近40年的拇外翻畸形。
据了解,拇趾外翻俗称“大脚骨”病,除了影响美观外,更重要的是会引起大脚趾内侧疼痛、红肿,严重畸形者常因与鞋帮摩擦造成急性拇囊炎。个性化的微创矫形手术配合康复治疗,能够纠正拇外翻畸形,彻底解决问题。
一家4人大脚趾变形
“我从初中开始大脚趾就有点变形,买鞋比较困难。”60岁的方女士自述,平时穿紧一点的鞋子脚趾就略有疼痛,她曾到当地医院就诊,说是拇外翻。因症状尚能忍受,对生活影响不大,就没有进一步诊治。
此次来广州旅游,走路多了一些,当天在白云山才爬到半山腰,双足大拇趾就像脉搏跳动一样的疼痛,随即红肿明显,无法穿鞋行走,一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经多方打听后,方女士来到南方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骨伤科足踝专业组徐楚江主任医师告诉她,这个疾病和遗传基因有关系。方女士惊呆了,她的家人确实有同样的烦恼,”我爸爸和两个姑姑全都和我一样,他们到80岁的时候两个脚拇趾都重叠起来了,走路非常困难。“
徐楚江介绍,足拇外翻俗称“大脚骨”病,简单说就是大脚趾根部的骨头向内侧“跑偏了”。从外观看,像是多长出来了一块骨头。除了影响美观之外,更重要的是会引起大脚趾内侧疼痛、红肿,畸形形成后难以自行矫形。当患者运动较多,或穿鞋不合适,大骨结会经常性与鞋帮进行摩擦而形成急性拇囊炎,局部疼痛逐渐加重,步行困难,许多患者因此挂了急诊就医。
拇外翻的发生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遗传、足结构的异常和一些全身性疾病都是常见的内因。很多拇外翻患者都有家族病史。据报道,50%以上的患者在20岁以前就已发生拇外翻畸形。
微创矫形次日即下地
徐楚江主任医师仔细看过方女士的脚趾情况后,建议她接受微创矫形手术。方女士同意了治疗方案,“为了避免以后像家人那样老了行走不方便,想早点解决这个问题。以前也咨询了一些医生,都说手术比较痛苦,难度也大,而且三个月不能下床,所以一直没有做手术。听说在广州能够用微创手术解决这个问题,我就来了。”
9月2日,徐楚江采取第三代无痛微创技术治疗足拇外翻及前足相关畸形,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为方女士完成了微创手术。术后第一天方女士即可穿着前足减压鞋负重行走,生活自理。
徐楚江介绍,微创手术具有快速康复、疗效稳定等优点,术后需住院观察3-7天即可回家。
方女士经过治疗后,拇外翻得到很好的纠正,足部消肿,可以穿前足减压鞋行走,疼痛畸形完全消失。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患者就可以进行正常的运动,从此远离遗传性拇外翻的困扰。
“手术效果比我想象的好很多,感觉还是很神奇!”9月25日,方女士在做完手术的第22天回院复诊,和徐楚江反馈道。
避免长时间穿高跟鞋
徐楚江指出,足拇外翻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后天因素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像方女士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足拇外翻遗传基因的内在因素,加上成年后穿鞋运动不适等外在因素叠加,最后出现了足拇外翻疾病及拇囊炎急性发作就医。
“从预防拇外翻的角度,建议平时女性朋友穿高跟鞋不要超过5厘米。”徐楚江提醒,另外,随着年龄增长,足部肌肉力量开始下降,平时也可以做一些足部锻炼,例如光脚走石子路、用功能球对足底进行刺激、做踮脚运动等,有助于肌肉和足底骨骼功能的康复运动。还可以做一些预防性的运动,比如用橡皮筋套住两个脚大拇趾来回拉伸,或者用橡皮筋套住五个脚拇趾来回拉伸,有助于足部踇内收肌松弛。
微创矫形手术后,足趾畸形纠正理想。
上一篇:
下一篇:
微创矫形手术后,足趾畸形纠正理想。
上一篇:
下一篇:
微创矫形手术后,足趾畸形纠正理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