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2020年度植保无人机行业发展报告发布作业单价逐渐下降,未来规模仍将保持50%-60%以上年增速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1月26日版次:10

  坡地果树飞防作业。

  在2020年特殊大环境下,整个植保无人机行业实现整体翻倍的发展速度。2019年,行业销售植保无人机3万台,2020年已达到6万台。与此同时,保有量预计已达11万台,全年作业面积突破10亿亩次。
  随着作业面积突破10亿亩次,植保无人机也已从早期的实验性产品发展成为一种常见农业生产机械。
作业价格下降 应用范围扩展
  在植保无人机保有量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植保作业单价持续下降。以全国作业量最大的黑龙江东部地区为例,2016-2020的5年期间,作业价已从8元/亩降低到2.5元/亩的低价。作业单价降低,在前期有利于市场规模的扩大,但随着价格跌入成本线,已严重降低从业者的收入与积极性,从而引发一系列产业变化。
  同时,全国植保服务价格呈现几个趋势。一是自北向南,逐步增加。例如黑龙江存在2-4元/亩的服务价格,黄淮海小麦区主要集中在5-7元/亩,而广西的果树作业一般在25-40元/亩。二是农场、农垦系统作业效率高单价更低,散户作业效率低,报价一般会远高于农场报价。虽然价格在近几年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预计将逐步稳定。
  随着播撒机的普及,播撒应用成为植保无人机使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应用比较多的包括水稻撒肥与撒种、油菜籽、草原种子、鱼虾塘饲料播撒。一定意义上,植保无人机的应用范畴已发生较大转变,应当重新定义为“农业无人机”。
  在全国部分地区,植保无人机已成为标配的生产工具。以机械化非常高的黑龙江建三江地区为例,90%的水稻都使用过植保无人机飞防服务。
多方因素影响 应用更具差异化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人均面积、作物、耕作制度差异极大,导致飞防渗透率差异较大。全国以黑龙江建三江地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区、江苏农垦地区飞防应用比例最高,处于中等水平是山东、河南、安徽这种人均面积较少,但具有良好地形的区域。云南、贵州、广西因为地形和人均耕地面积等原因,飞防应用水平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
  不同区域对于植保无人机的需求差异较大。以黑龙江为代表的寒地水稻区域,植保无人机全面参与水稻的各个生产环节,从水稻种子播撒、肥料播撒、农药与叶面肥的喷洒都能够参与。而在黄淮海旱田作物区域,因为自走式植保机械在旱田种子播撒、肥料播撒等环节具有一定优势,植保无人机主要还是进行喷洒作业。
  在南方省份,因为同时存在大田作物与果树,对于植保无人机的需求产生明显差异。大田作物因为地块较小且零散,所以需要植保无人机拥有良好的便携性。以柑橘、热带果树为主的果树作业需求,因为果树枝繁叶茂且高度较高,需要较高的喷洒亩用量以提升作业效果和效率,所以需要更大载重的机型。
新场景新需求 产品发展细分化
  植保无人机从来不是单一的应用,与其他航拍、测绘等无人机一直有密切的配合。通过航拍无人机,操作手无须下地便可实现空中规划建图,大幅提升规划效率。利用带有RTK的测绘无人机,能够将地块的高程信息有效记录并产生三维航线,从而使山地果树作业成为可能。
  通过多光谱无人机进行拍摄,能够实时监测农田、作物情况,其产生的农田处方图,能够进行精准变量喷洒、变量播撒,助力我国农业生产减肥、减药目标的实现。
  随着行业的发展,机型载重逐年增长,最大载重机型已增长至30-35KG级。载重量的增加有利于喷洒亩用量的提升从而保障作业效果,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增加了作业成本。未来,大载重机型将主要面向于播撒作业,普通的喷洒作业并不一定要求大载重机型。
  无人机行业整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生产企业每年都会推出新产品,推动了植保无人机应用技术的迅速跃升。受益于智能化的提升、载重的提升,植保作业单机最大作业效率由60亩/小时提升到240亩/小时。单部飞机、单个飞手的植保队,最高日作业效率已达1800亩。
形态趋于稳定 规模高速增长
  预测未来2-3年内,市场整体规模依然将保持50%-60%以上增速,保有量将达到20万台,但在不同区域会出现较大差异。
  地块平整的区域,市场规模将首先达到最大,然后进入缓慢增长期,如黑龙江、新疆。但这些区域短期内不会停止增长,因为仍然有部分作物的飞防作业比例较低。
  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中东部省份,因为土地集中度低、单位地块规模小、土地流转等原因,飞防作业整体比例还在相对低位,依然还存在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植保无人机对于种子播撒、肥料播撒、农药与叶面肥的喷洒、棉花脱叶剂的喷洒,真正全面参与了农业生产“耕种管收”的所有阶段,也从另一方面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潜移默化。
  预计2021年,播撒作业将会保持200%的增长速度,在应用作物上,水稻将成为播撒作业主要的作业对象。
  随着市场规模达到10万台量级,整体市场形态(从业人员、价格、产品形态)将趋于稳定。各地用户购机将趋于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且从业人员具备农业背景的比例增加。其中产品从10L发展到30L,小机型主要面向零散地块及自用,中型机适应性比较强属于多面手,而大型机则将主要面向播撒和果树喷洒。
  服务价格也将趋于稳定。在前期由于植保无人机效率远高于人工作业效率,市场价格早期仍对标人工与其他简单器械,但是随着植保无人机效率的逐步提升,价格保持持续下探态势,但目前部分区域已经跌无可跌,例如黑龙江和新疆地区,短期内预计将保持稳定。本地化作业成为大势所趋。
□农财网农化宝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