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对虾肌肉白浊病小苗阶段多发 发病迅速要提前预防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1月30日版次:11
  在高密度养殖过程中,尤其到了中后期,对虾肌肉白浊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问题之一,因为它不仅是对虾不能适应养殖环境的信号,更是对虾有可能暴发病害的前兆。一般池塘水面很难见病虾,死虾沉在水底,早期发病摄食正常,故不易察觉,更多需要通过料台或者抛样来观察。
  南美白对虾肌肉白浊病初大多在对虾的尾部、腹部肌肉,尤其是腹部第四至第六肌节有白浊,也有从背部中间开始出现白浊,白浊部分失去透明性,然后迅速往前发展蔓延扩大至整个腹部,病情严重的虾整个背部肌肉发白坏死,病虾不安、剧烈运动,有些可见软壳、空胃甚至死亡等现象。
  ◎发生阶段
  对虾肌肉白浊从2.5公分到出售各阶段都有可能发现,尤其是3-5公分多发。发生肌肉白浊几天之后,由于机体衰弱就会出现抽筋,如果出现抽筋对虾就会不能正常蜕壳,严重者会发生因蜕壳不遂而死。如遇到外部刺激(如加水、天气剧变)造成应激,蜕壳未遂,就会出现红体、偷死、甚至排塘。因此,一旦检查发现有肌肉白浊,应马上处理。
  ◎发病原因
  导致南美白对虾出现肌肉白浊的主要原因有:
  1、养殖水体缺乏钙、镁、磷、氧等微量元素,不能满足对虾的生理需要。
  2、对虾的饵料中缺乏维生素,导致肌肉白浊的出现。
  3、养殖水体的底氧不足,导致虾类的体质长期处于亚健康等应激状态,引发肌肉白浊的出现。
  4、对虾养殖水质不稳定,水质变化大,藻类少,透明度大,光照强烈而水体的透光度高,导致对虾应激出现肌肉白浊。
  5、底质恶化,池塘底部的病原菌大量繁殖导致的对虾病原菌感染,引起肌肉病变而形成的白浊。这个时候出现的白浊需要和其他因素引发的白浊进行区分,由病原微生物引发的白浊通常会伴随着断须,红腿和鳃部病变等细菌感染的并发症,而营养物质缺乏引发的白浊通常没有上述症状。
  ◎应对措施
  1、对于对虾养殖前期因水质不稳定,透明度过大导致的对虾应激产生的肌肉白浊,可以使用多维进行抗应激处理,之后抓紧时间进行肥水操作,降低对虾的应激反应。
  2、对于养殖水体或者饵料中缺乏营养物质(维生素、无机盐等),可以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矿和多维以及增强免疫力产品进行处理。
  3、对于水体的底部溶氧不足导致的肌肉白浊,可以及时加开池塘增氧设备,坚持定期改底。
  4、对于病原菌感染导致的对虾肌肉白浊,多伴随着底质的恶化,对水体进行消毒。然后进行底质改良,视情况连续使用1-2次。
□老虾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