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3版: 读与写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灯火阑珊寂寞心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3月04日
版次:
13
| 宋词小札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这首词描绘了都市里的元宵景象,写了大街小巷的喧腾热闹,也写了作者看见的一位少女。其实,作者是在词里寄托了另外一层用意的。宋代的大都市,特别是北宋汴京(今开封)和南宋临安(今杭州),由于城市经济的畸形发达,表面上显得一片繁荣。元宵节日,统治阶级趁机点缀升平。满城张灯结彩,鼓乐喧天,车马交驰,到处人山人海。词的上片,便是生动地描下了元宵的一幅景象。
“花千树”“星如雨”,指的都是花灯,是富豪之家为了争奇斗艳而精心制作出来的灯彩。有些像是千万棵树上绽出来的瑰丽花朵,有些又像流星飘扬于夜空之中。
“宝马雕车香满路”,写一句大摆排场出来看灯的富贵人家。车马所过之处,连街道也充满了香气。“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三句,把城中的热闹景象着重再勾勒一笔。元宵的灯色,自然以皇城为烜赫。
封建统治者的豪华奢侈是惊人的,尽管已经晏安江左,过了长江便可以看到敌人戎马驰骤,依然不肯放过一个可以享乐的机会。作者这样来铺叙,并不是没有用意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武林旧事》评价时就曾指出:“而湖山歌舞,靡丽纷华,著其盛,正著其所以衰。遗老故臣恻恻兴亡之隐,实曲寄于言外。”这首词上片作了如此浓重的描写,正是隐含贬义;同时也为下片的另一境界树起一个很强的对立面。
下片是耐人寻味的一幅彩绘。人丛中忽然出现一位少女,头上戴着节日的装饰(闹蛾儿和雪柳,是元宵节妇女戴在头上的饰物,词中以饰物指代人)和同伴笑着说着,轻盈地掠过他的身旁,空气中隐约飘过来一阵香味。可是转眼之间,她便消失在人丛之中了。他把她找了很久。起初,以为她一定和大伙一起凑着热闹,不想后来猛地回头,才发现她悄然站在灯火零落、游人稀疏的所在……
这可能是作者给自己制造的一个幻景罢了;虽然也不排斥他偶然碰见如此的一幕。这点不关重要,因为词中的这位少女,已经成为作者的一种感情的化身,她本身并不是以独立的身份出现的。
事情很明白。那时南宋朝廷主张对外屈辱投降的一派得势,而坚持抗战的一派是失意的。前一派人,忙的是歌舞湖山,怕的是“和盟”破坏,千方百计要排斥后一派人。这不能不引起作者的愤慨。因此他在词中铺张了元宵的繁华之后,忽然转过笔头,特意塑造了一个异于那群醉生梦死之徒的少女形象。这姑娘是美丽的,又是高洁的。正如屈原以美人香草作为寄托一样,作者也把微意寄托在人物身上。姑娘的影子正是作者本人。
这里作者是在俯视自己。“笑语盈盈暗香去”,自己的灵魂是美丽的。“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不愿同那些醉生梦死之徒胡混着过日子的。这一含意,只因运用了“离魂”的技巧,便显得形象生动,给人以很大的寻味的余地了。 □刘逸生
上一篇:
“躺”着不轻松
下一篇:
上一篇:
“躺”着不轻松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