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云面试”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3月23日版次:02
| 网议 |
  新闻背景:“对本科以上人才提供入编申请机会、住房补贴、安家费、六险一金……”20日,在直播间的镜头前,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人民医院工作人员介绍医院的招聘,吸引了不少线上关注和线下咨询。这是记者当天在“2021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医学类急需紧缺人才专场供需见面会”上看到的场景。(3月21日新华社)
  @刘宝庆:应当看到,云面试有其积极的一面。现在大学生求职,已不是过去以本地为主了,他们找工作多数不限地区,只要找到心仪的工作就可以了。如果每次招聘都在线下,势必造成长途奔波,车旅费、住宿费也是一笔不小支出。同时,也浪费了大量时间来回奔波,并且还不一定成功,还得接着在线下继续找工作,这样一来,即便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也要付出大量时间和金钱。
  另一方面,企业也节约了招聘成本,并且还能收集到更多求职者的简历。过去每到招聘季,企业都要动员更多人力到全国各地招聘,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的招聘成本。近年来,一些企业纷纷开启云招聘模式,比如,华为、腾讯、苏宁、盒马等多家知名企业也纷纷开启云招聘,求职者可以通过线上面试,在家就能拿录取通知。
  @林日新:有不少大学生不太习惯这种新型的招聘形式,紧张、焦虑,导致答题难以专心,以致于总感觉时间不够;不少人因为“云招聘”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和丰富化,面临海量的招聘信息,往往会陷入难以取舍的困境。对此,需要求职的大学生与时俱进,自我调节,尽快地适应新形势。
  当然,由于缺乏交互体验的环节,面试官对应聘者的判断不够精确,这就需要面试官加强自己的读人能力,具有“伯乐”的慧眼。
  @赵燕:人才招聘的核心在于信息的充分沟通与有效匹配。“云招聘”将招聘过程从“线下”搬到“线上”,不仅仅是招聘场景发生了位移,更是对招聘双方挖掘、展示有效信息提出了新要求。如果仍以传统招聘思维来搞“云招聘”,难免会水土不服。企业要想“网聚人才”,求职者要想“云中展翅”,不能只盯着“云端”的形式,还需要转变思维方式,在提高招聘应聘实效上多下功夫,让“云招聘”更好落地。
  用人单位要针对“云招聘”的特点,在招聘形式、流程设置、笔面试组织等方面作出调整,更好地适应新要求,消除远程交流带来的阻隔效应。就业指导部门和高校要适应就业形势变化,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把更多精力放在帮助学生熟悉“云招聘”平台上,通过针对性的应聘技能指导、心理辅导,让他们能够迅速度过适应期。有关政府部门既要搭建好“云招聘”平台,又要严厉打击虚假招聘等不法行为,让广大求职者能够便利求职、安心应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