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3版: 热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浪险过采紫菜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3月27日
版次:
13
采紫菜既让人佩服又让人恐惧。 插图 韦民
浪险过采紫菜。这是一句土语,在村子里流传经年,不论男女老少在面对极厉害的人物或者极危险的事情,均能轻松自然地用这句话加以评说,满怀敬佩或者惊恐之情。
采紫菜的确是一种“浪险”的行为,既让人佩服又让人恐惧,惊天骇浪中,稍有不慎,轻则头破骨折,重则葬身海底。那些年,村子里就有两个人再也没有回来,至于受伤的,就多了。每年都有人因为采紫菜折了伤臂断了脚,以至于躺在床上过春节。
紫菜生长在被海水浸没的礁石上,只有退潮才露出水面。采紫菜的最佳时间是农历的十和十一月份,早,紫菜太嫩太细,晚,天气太冷。即使就是这两个月,南方的天气还算暖和,但身子长时间湿漉漉的,且一直活动在毫无遮拦的礁石上,海风虽说不如北风那般如刀如剑,但一阵阵地刮过光光的身子,那种寒意也实在让人难受。但是,这种体温上的受虐,和采紫菜时的风险相比,也算不了什么。
采紫菜前,需准备一根粗粗的至少带两个钩的绳子,钩是木头的,就是砍好的树杈改装过来的,铁钩太贵了,买不起,钩用副绳绑好后,再和主绳子牢牢地捆好,绝对不能有任何的松跨;一双草鞋,被海水浸泡又长满紫菜的礁石太湿滑,只有草鞋才能让采摘者站稳,不会滑倒摔跤。带一个装着草木灰的袋子,敞口大一些;一个篮子;一把铁条做的密密的梳子般的耙子,或者泥水工常用的铲子,或者家里炒菜用的铁铲,或者一块稍为磨过的铁片,或者一块硬硬的塑料板。用耙子,人可站立,易于逃避海浪的袭击,且过耙的面积大,收获多,但紫菜易断。用铲子铁片那些工具,人必须蹲下去,退避难,且铲起的紫草泥沙俱下,后期的淘洗十分麻烦。村里人用铁耙的少,因为铁耙要花钱,而且贵。
选择好退潮的日子和具体的时辰,采紫菜的人带上那些东西就出门了。在避风的礁石边脱下身上的长衣长裤,穿上草鞋,拿着绳子、袋子什么的就上去了。先用绳子绑在腰上,再在礁石上寻找可以容下两个钩子的缝隙,再慢慢地往后退,检查钩的吸力。坡度平缓的礁石,来过的人多,可采的紫菜已经极少,只有那些陡一些,甚至有些陡峭的礁石,上面的紫菜才会多。
海浪退下去了,采摘者小心而又迅速地冲向露出了水面的礁石,抓起草木灰,不停地飞快地向四周抛撒,沾了草木灰的紫菜容易脱石,然后,用耙子用力地耙,再用脚将它们快速地拔拢在一起,往篮子里装。用铲子的,撒完草木灰后,挥舞双手,两边同时用力地铲,再把铲子当扫把用,把铲起来的紫菜扫成一个小堆,再用双手,迅速地把紫菜扒进篮子里。采摘者一边干活一边要留意海面上的那条白线,它代表着在滋生的海浪与礁石之间的距离。这所有的动作时间极短,必须在下一个海浪扑打上来之前完成,否则,翻滚而来的海水不仅会卷走那些来不及收拾的紫菜,还会给采摘者带来生命危险。
海水卷起的浪花四溅,坠地,采摘者又重复着刚刚做过的动作。即使这样的反复,一个下午的劳动,也无法把一个篮子填满。晾干,也不到一两呀。
紫草拿回家后,还要用淡水淘洗,洗掉上面的杂物和沙子,再浸泡,以弃尽它身上的咸水,然后,再晾晒。晾晒的过程中,把紫菜垒在一起,蒙上布,压成一片一片的,再彻底晾干。
小时候,吃上紫菜比吃上鲍鱼、海胆,甚至龙虾都要困难得多。家里有了紫菜后,母亲总是把它们叠好,用塑料袋密密封好,再放进小小的缸里,又用布蒙在上面,用细绳子扎好。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来了客人,母亲就小心地取出一片紫菜,拿着在火上烤,再用手拍,将藏在紫菜中的细沙子拍打干净,用鸡蛋,做一个紫菜蛋花汤。尽管母亲那么节省,父亲辛辛苦苦一个月,采摘到的紫菜,也就只能用上七八次了。
□陈小虎
海水卷起的浪花四溅,坠地,采摘者又重复着刚刚做过的动作。即使这样的反复,一个下午的劳动,也无法把一个篮子填满。晾干,也不到一两呀。
采紫菜既让人佩服又让人恐惧。 插图 韦民
上一篇:
下一篇:
本草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本草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