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3版: 热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种菜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3月27日
版次:
13
何老根种菜,在塔水村是出了名的。
塔水村地处饶城近郊。早年,饶城城区还很小,出城往西沿丰溪公路,还得走个三五里地,才是塔水村地界。后来,随着饶城的逐渐扩张,塔水村便成了城中村。
塔水村还叫塔水蔬菜大队的时候,曾经有一个下放来的右派,住在何老根家。这右派姓林,是福建什么农业大学的老师,种菜是一把好手。众所周知,在那个年代,林老师的能耐不可能用在大队种菜上。但何老根家有几分自留地的,春种豆角茄子,秋种萝卜白菜,只是些大众货色。自从林老师来了以后,何老根家的菜地便跟其他人家菜地明显不一样了,不但品种丰富,品质也高了不止一个档次。就因为这,何老根还被大队割了“尾巴”,陪着林老师一起被开了几次批斗会。
虽说吃了个哑巴亏,但何老根种菜的本事却长了不止一截,分田到户时,便有了用武之地。凭着几亩菜地,何老根盖起了楼房,还培养了两个儿子上了大学。
儿子大学先后毕业,都分配到饶城机关当了干部,自然不会跟着何老根拾掇菜地。儿子结婚成家,都在城中心买了房。当然,买房的钱,何老根菜地上出了不少。
儿子儿媳都很孝顺,抢着将何老根接去城里的楼房住,何老根不愿去,就是去了,也住不了三两天。
守着菜地过日子,何老根心里踏实。
不过,何老根种菜的日子也是难以为继了。那几年,城市扩张得很厉害,很多村屋也拆了、地也征了。塔水村也不例外。拆何老根的屋倒也没什么,补偿的钱在城里买两套都有富余,但菜地被征,何老根却伤透了心,若不是因为儿子都是干部出面做工作,没准何老根就成了“钉子户”。
何老根得到了一大笔补偿,但并没有去买房。本想将补偿款分给两个儿子的,可儿子商量以后都让何老根自己留着,于是何老根便成了有着好几百万存款的拆迁户。
没了房的何老根,大儿子家住住,小儿子家玩玩,每天好酒好菜侍候。可没了菜地的何老根,心情却很郁闷,整天没个笑脸,心思重重的。更要命的是,原本体壮身健的,可这会儿却是感觉那儿那儿都不舒服。去医院检查,什么毛病没有,就是闲的。
闲着的何老根,整日介瞎转悠。有一回,何老根转悠到城北市民广场,有了发现。广场边上不远,竟然有一片荒地,零零散散地,被人开垦出许多菜地来。何老根来了劲,跑回家拿来锄头铁锹,花了两天的功夫,依样开垦出一块菜地,目测足有一亩多。
时值初春,正是种菜好季节,何老根便种上了辣椒、茄子、豆角。其实菜地离家不近,原本可以坐公交,也不要钱,但手上总拿着工具,总归影响人家。何老根有劲,起个老早,走上个把小时,每天侍弄着菜地。种菜说不上累,但走路却不轻松,儿子儿媳都好言相劝,但何老根根本不搭理,乐此不疲。
以何老根的能耐,种的菜自然丰收,吃是吃不完的,便摆在小区门口卖,价钱低得跟送差不多。儿子儿媳自然不明白,有时也埋怨,何老根也不恼,只说一句,你们懂个啥!
好在何老根虽说累得够呛,但心情却是极好,吃嘛嘛香,身体倍棒,连头痛脑热的都没有。
好景不长,何老根开垦的菜地,是开发商摘了牌的熟地,只是市场行情不好,没有急着开发。两年之后,房地产市场好了起来,几台挖掘机将所有菜地一古脑给平了。不少种菜的人去闹,要求补偿,何老根没去,人家说给他补偿,也没有要,但看着还没长成的白菜萝卜给铲了,何老根心里头空落落的。
这以后,何老根仍闲不住,还先后在饶城的边边角角整了好几次菜地,但终归种不了多久,菜地又成了楼房。后来,饶城搞创卫,市区所有菜地都给铲了,当然也包括何老根好不容易整出来的两垄西红柿。
没了菜地的何老根,又如先前一般,那儿那儿都不舒服,没了精神。儿子也是怕何老根有事,将他送去茶亭姑妈家住些日子。去的时候,何老根还如霜打的茄子样,两天后就跑了回来,那精气神,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儿子问,何老根也不说,只美美地喝着小酒,得意地笑。
打那以后,何老根几乎天天往茶亭来回跑。茶亭离饶城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交通倒也便利,中巴车二十分钟一班,路程小四十分钟不止。每次去,何老根都搞得像特务样,不让儿子知道。时间一久,儿子起了疑心,以为老头子在茶亭给他们找了个老太婆,便悄悄跟了去。去了才知道,原来何老根在茶亭租了几分菜地,又种起了菜。
儿子哭笑不得,责怪何老根,你这不瞎折腾吗?跑这么远种菜,菜钱还不够车票钱。
何老根也不恼,只说一句,你们懂个啥! □三石
上一篇:
本草说
下一篇:
安家
上一篇:
本草说
下一篇:
安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