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荔枝霜疫霉病和炭疽病要终年防治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1年05月13日版次:07

  果期霜疫霉病的发生及症状。

  南方农村报记者 刘庆乐

  荔枝霜疫霉病和炭疽病是严重影响我国荔枝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荔枝霜疫霉病在花期、果实转色至成熟期均易于发生和流行,防治不力,会造成重大损失。”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副教授习平根提醒,荔枝炭疽病终年均有发生,但在果实转色至成熟期易于发生流行,花期也应多加注意。
高温高湿易造成病害蔓延
  据了解,海南产区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干旱明显,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0%~30%。5月进入雨季,但多为短时阵雨,雨后多阳光且气温高,故整个荔枝开花和果实发育期的2~5月都极少发生荔枝霜疫霉病,荔枝炭疽病是主要病害。
  “我国其他荔枝产区发生的主要病害则不同于海南,或为霜疫霉病,或是霜疫霉病与炭疽病同时发生。”习平根表示,由于大陆产区季风性气候影响,春季常阴雨连绵,霜疫霉病发生严重,炭疽病也时有发生,不加强病害防控则可能遭致大量花穗腐烂、干枯。花穗期霜疫霉病症状特点主要表现为花穗被侵染会变褐腐烂,可见稀疏霜状霉层,造成干枯落花;严重时整个花穗枯萎脱落。
  无论海南产区还是大陆产区,均有荔枝花果瘿蚊为害花穗的现象,造成大量花穗干枯,常被荔枝种植者误认为病害。“区别在于花果瘿蚊为害干枯的花梗基部有针鼻大的小孔,剖开可见其内有很小的花果瘿蚊幼虫(红色箭头所指)。”习平根说道。
  荔枝霜疫霉病菌在10℃~30℃的条件下均可生长,生长适宜温度为20℃~28℃。但只有温度满足还不够,还需要较高的湿度或雨水。南方5月份后,产区普遍降雨量增加,湿度变大,就会造成荔枝霜疫霉病的大发生与蔓延。一般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是次年病害发生的主要初侵染源。
  “荔枝树冠下部和荫蔽处的花穗和果实发病最早且严重;果园密闭、湿度较大,发病严重;降雨次数多、雨日多、雾水重,病害易流行。”习平根表示,荔枝果期霜疫霉病从果蒂开始发病,出现不规则的、无明显边缘的褐色病斑。幼果感染后很快脱落,造成大量落果。近成熟果实感染,病菌扩展蔓延迅速,致全果变褐腐烂。
混合发生喷药需两病同治
  荔枝霜疫霉病如何有效防治?习平根认为,在花穗期,花量过大则疏花,即使正常花量,也应剪去阴枝和部分营养枝,保证通风透光、降低湿度,以营造不利病菌滋生环境;剪除近地面的枝条,保证叶、花离地面80厘米以上,以减少自地面越冬病菌传到地上部机会;人工摇振枝条,以振落花穗上水珠、残败的小花。
  化学防治方面,开花期果园有大量的授粉蜜蜂,不宜喷化学农药;开花前和谢花后可喷药,以压低初期病原菌数量。若开花期遇阴雨连绵天气,霜疫霉病已有发生,也应及时采取喷药防治。“特别注意,霜疫霉与炭疽病往往混合发生,因此在喷药防治时一定要两病同治。”习平根强调。
  而在果实发育期,尤其是果实转色至成熟期霜疫霉病、炭疽病往往同时发生。若天气多雨,久雨不晴,则以霜疫霉病为主;若温度高,下短时骤雨,则以炭疽病为主。习平根建议,在幼果期喷药1次,中后期特别是转色至成熟期喷药2~3次。广东产区荔枝采摘期常常多雨,故建议采果前2周必须喷药1次,要注意不同杀菌剂的安全间隔期,确保果品质量安全。
  果期霜疫霉病的发生及症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