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12版: 文化室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非遗中的荔枝身影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1年06月10日
版次:
12
东莞有用土法制作荔枝干果的习俗。
中国荔枝种植已超千年,其中广东、福建、海南三地都是著名荔乡。在广东,荔枝孕育的文化就像一块小小的拼图,镶嵌在非遗的一角。
东莞荔枝蜜酿造技艺
东莞种植荔枝历史悠久,明代已出现了“千树荔”的大规模荔枝园,东莞荔枝蜜便是依靠这得天独厚的蜜源优势而闻名中外。据《崇祯东莞县志》(卷一地舆志)和《康熙东莞县志》(卷四物产)载,蜜糖自古就是东莞主要物产之一。琥珀色的荔枝蜜芳香馥郁,带有浓烈的荔枝花香。在东莞市东南部的清溪镇,世代居住在此的客家人养蜂酿蜜的历史已经上千年。
养蜂,需要顺应四时变化,遵循蜜蜂的生活习性,为蜜蜂创造良好的产蜜条件。每年清明前后,正是荔枝花开的时节,蜂农要开始一年两度的换蜂王,蜂王的寿命一般为六个月,工蜂的寿命为三个月,因此一年要在3月和11月换蜂王。蜂王的强壮与否直接影响到工蜂的品质,也直接影响到蜂蜜的收成和质量。取蜜的过程要严格遵循脱蜂、割蜜盖、摇蜜、滤蜜四个步骤。而制蜜最重要的就是蜂蜜脱水技术,经过脱水提纯的荔枝蜜保质期可达三年,开水冲泡也不会发酸。
2018年,东莞荔枝蜜酿造技艺入选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东莞焙荔枝干传统技艺
东莞常平镇和大朗镇素有土法制作荔枝干果的习俗。据《常平镇志》记载,常平荔枝干曾经远销全国各地及海外地区。
每年5至7月,鲜荔枝上市已经接近尾声,然而此时“焙荔枝干”的工作才刚刚开始。荔枝品种繁多,加工制干一般采用怀枝、糯米糍两种,尤以糯米糍为佳。
挑果环节对荔枝干成品质量有决定性作用,制作荔枝干一般都要选一些半红半青的鲜果,这一成熟程度的荔枝果肉刚上糖,果皮焙出来色泽金黄、鲜艳。焙果时,翻果需要极其细致,若翻果不均匀,荔枝受热不均,水分散发不同,就会导致一炉荔枝干干湿度不一致。同时,炉温控制也至关重要,炉温过低不利于荔枝水分挥发;炉温过高会使荔枝过度脱水而烘焦,甚至会烧掉整炉的荔枝。从最初的半晒半焙,到如今的空气能高温热泵烘干机,技术更新换代,但是荔枝的挑选、烘焙荔枝干的火候把控等依然遵循古法。
2010年,东莞焙荔枝干传统技艺入选东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东莞荔枝柴烧鹅制作技艺
除了针对荔枝果肉进行加工,人们还发现了荔枝树木材的妙用。以荔枝柴为燃料制作烧鹅就是其中之一。
荔枝柴烧鹅制作技艺是东莞市大岭山镇的一项传统民间食品制作技艺,其中以矮岭冚村最为典型。多年的传承发展,令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制作技艺,工序达几十道,其中主要有选鹅、腌制、热炉、烧鹅等。
大岭山历来盛产荔枝,为烧鹅制作提供了充足的燃料。由于荔枝柴纤维密实,干燥耐燃,且能给烧鹅带来淡淡的荔枝木香。同时用荔枝柴明火烧烤,可以使整只烧鹅自动上色,色泽如琥珀,再加上五香、八角、片糖、蒜茸等等混合而成的独特配方,使大岭山荔枝柴烧鹅更具风味。
2017年,荔枝柴烧鹅制作技艺入选东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荔枝木家具传统制作工艺
传统荔枝木工艺的家具制作,以明清家具制作工艺为基础,针对荔枝木的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及纹理特点,工匠会巧妙地结合纹理走向,利用生漆髹饰或者烫蜡工艺制作出精美绝伦又结实耐用的硬木家具。
荔枝木在增城分布广泛,取材较为容易,但由于荔枝木密度大、硬度高,部分品种纹理扭曲,因而加大了家具制作难度,以荔枝木作为原料制作家具者较少。另外,传统的荔枝木家具制作工艺较为简单,传承人李化林吸收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艺术,将其融入到家具的雕刻之中,让原本难登大雅之堂的荔枝木家具得到了艺术化的升华。
2019年,荔枝木家具传统制作工艺被列为增城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走出广东,与荔枝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福建漳浦的荔枝木炭焙制茶技艺,将茶香和荔枝木的果木香相互交融,让茶成为一种能增添大家记忆温度的文化产品。“荔枝”的文化价值日渐被挖掘,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的文化附加价值不断凸显。
□南农
上一篇:
下一篇:
添联讽贪官
上一篇:
下一篇:
添联讽贪官
分享: